• 33阅读
  • 0回复

云南建成四通八达公路网 通车里程比解放前增长了十三点五倍,为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23
第3版()
专栏: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

  云南建成四通八达公路网
通车里程比解放前增长了十三点五倍,为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新华社昆明电 解放前交通极为闭塞的云南省,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断努力,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目前为止,全省一百二十多个县都有了公路,百分之八十六的公社和百分之四十八点五的生产大队也通了公路。全省通车里程由解放前的二千七百公里增加到四万多公里,增长了十三点五倍。
云南省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全省汽车货运量比解放前增加了三百二十七倍,客运量增加了六百一十五倍。大批农业机具、农药、化肥和工业品,正源源不断地运进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兄弟民族地区的药材、茶叶、皮毛、木材和其它农副产品等也源源运出,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云南省主要是山区,过去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在这里的广大群众吃尽了交通不便的苦头。解放后,云南省公路交通战线的广大工人和干部在毛主席关于“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发展公路事业。在云贵高原筑路,工程十分艰巨。滇西北高原的“胜利关”,如一斧劈开的石门,两山的峭壁之间是一条湍急奔泻的河流,从河面到山顶,足有二千多米,这是通往中甸高原的公路的必经之地。按照原来的设计,要沿着峡谷的一边顺江修一条九十二米的长桥,使公路由山的这一边顺江延伸到高山的另一边。担负这项施工任务的云南省公路工程局第六处的工人认为,按这个办法施工投资大、工期长,而且建成后岩上坠石,河里水涨,有造成江堵桥毁的危险。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他们终于打通了这条九十多米长的“半空隧道”,使这条新公路越过茫茫雪山,飞过深谷,通到了中甸高原。
在专业筑路队伍修筑公路的同时,地方公路建设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许多县发动群众,努力发展地方公路。名茶“滇红”产区凤庆县,原来是一个“上山云里钻,下山到河边,隔山叫得应,走拢要半天”的地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共凤庆县委发动群众,大力建设地方公路,投工三十二万个,修通了一条联结干线公路的盘山公路,接着又修通了联结澜沧江以东四个公社的一条长六十四公里的公路。从一九六九年以来,这个县修筑公路五百一十六公里,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筑路里程的五倍。目前,全省县办地方公路达二万二千多公里,相当于解放前全省公路总长的八倍。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云南省桥梁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解放前,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水险流急的江河上,没有一座永久性桥梁,全省只有五座摇摇晃晃的钢索吊桥。现在这些江河上已经建立跨径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大型公路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