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迎着困难上的人们——记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公喇嘛公社青年农场的知识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24
第2版()
专栏:

迎着困难上的人们
——记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公喇嘛公社青年农场的知识青年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公喇嘛公社青年农场,是一九七一年春天由三十二名知识青年创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农场。知识青年们发扬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二百亩荒沙滩上平地造田,挖井修渠,植树造林,改变了这里的面貌,使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一九七四年,每人平均生产粮食三千六百多斤。建场五年来,共向国家交售十六万多斤商品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艰苦创业学大寨
在荒沙滩上创业并不是容易的事。困难象那起伏的沙丘,一个接着一个。白天,狂风卷着黄沙,劈头盖脸地打来,使人眼睛都睁不开。青年们迎着困难上,吞风饮沙,艰苦奋战,用自己的双手,把二百亩荒滩改造成农田,当年就收获了六万多斤粮食、油料,蔬菜自给有余,向国家交售了两万八千多斤余粮。
一九七二年春天,正当知识青年们加强田间管理,夺取更大丰收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冰雹,把几十亩高粱和谷子的幼苗全埋住了。看到这种情况,有的知识青年心痛得掉下泪来。这时,县委和公社党委的同志来到了农场,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讲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鼓励大家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战胜困难,给青年人增加了信心和力量。他们决心战胜雹灾保全苗,整天战斗在地里,把幼苗一棵一棵从冰雹底下拨出来,经过精心管理,终于获得了丰收。
坚持乡村志不移
在参加农业学大寨的实践中,知识青年们看到了上山下乡的美好前景和广阔的前途。他们以场为家,坚持乡村干革命,风吹浪打不动摇。一九七一年,阶级敌人散布流言蜚语,煽动知识青年回城。公喇嘛公社青年农场的知识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狠批“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坚定了扎根农村的决心,没有一个人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一九七三年,张明良被推荐上大学,他想到农场建设正需要人,决定留下来,为建设农场多作贡献。几年来,他驾驶着拖拉机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风里来,雨里去,没明没黑地干。他给公社运输过上万吨支农物资,给周围生产队耕过上千亩土地。有时生产队给他准备了饭菜,他不吃,吃自己带的炒面和干粮。现在,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场革委会副主任。
被誉为场里的“老黄牛”的谢熙曦,多次放弃回城的机会,坚决留在农场。他脏活累活抢着干,那里困难那里去。前几年农场初建,需要盖房垒圈,他每年冬天都带领一班人上山打石头,抡动大锤,一气就打二百下。去年秋天,他的脚跌伤了,大家硬要他在家休息,他心里惦着大田里的农活,拄着双拐走到地里。大家又把他送回去。谢熙曦在家里坐不住,他把同志们穿破了的衣服和鞋子找来,一针一线地缝补,补好后又送给同志们,大家都十分感动。
共产党员、下乡知识青年黄灿然,身体不好,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给他办好了回天津的手续,但他坚持留在农场干革命。去年夏天,他回天津汇报上山下乡锻炼成果,受到广大应届毕业生的赞扬。许多毕业生说,我们要象黄灿然一样,坚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贡献青春。
继续革命永向前
几年来,知识青年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农场买了拖拉机、粉碎机、柴油机等机器,林业、牧业、副业也都有了发展。棚圈里牛羊肥壮,田野里机声隆隆。知识青年们在斗争中茁壮成长。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大领袖毛主席两首词的发表,给知识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力量。他们回顾自己上山下乡的战斗历程,豪情满怀,信心倍增,决心在新的一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迎着困难上,勇于攀高峰,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去,把农场建设成大寨式的农场。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