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杰出的药学家李时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1-25
第4版()
专栏:卑贱者最聪明

杰出的药学家李时珍
纪全
明代的李时珍,在社会上没有高贵的地位,由于他拜劳动人民为师,注重实践,努力学习,敢想敢做,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学家。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以医为业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成年累月为劳动人民治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李时珍从小就留心观察他父亲给病人看病的情况,仔细听他父亲对病人讲的每一句话,并且刻苦攻读医书。以后,跟他父亲学医、治病。有一年,李时珍的家乡闹水灾,患臌胀病的人很多。这种病,在当时被医生认为很难治。而李时珍这位敢想、敢做的青年,根据医书中有关治疗臌胀病的知识,结合具体情况,治好了很多病人。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许多人不远千里来找他看病。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眼里,医生与算命、走江湖的术士没有什么区别。李时珍的父亲想让孩子考科举,做官,改换门庭。可是李时珍当医生的决心很坚定。为了这件事,父子还发生过争论。李时珍在他父亲的督促下,三次考举人,三次落选。这是因为李时珍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又没有社会地位和靠山的缘故。后来,他父亲感到孩子有志学医,便支持他学医。
李时珍的家乡蕲州(现在湖北省蕲春县)瓦硝坝,是个湖边村庄,生长着很多药材和野生动物。这里的农民、渔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时珍从小就喜欢和劳动人民在一起,问这问那。劳动人民成了他最好的老师,广阔天地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实际知识。他父亲自己采药、种药,他也跟着劳动,听父亲讲解一些药草的特性和用途。李时珍在他父亲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医药学方面的知识,刻苦研究前人的经验。他父亲对他说,学医不能光靠读医书,必须多接触病人,多看病。李时珍和他父亲热情地为劳动人民治病,救死扶伤,同劳动人民的关系密切,来找他们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病治好了,有些病没有治好,李时珍就认真总结研究。他还努力吸取民间验方,丰富自己的知识。他不是死读书,而是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比较,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他的医术进步很快,并且有许多创造性的贡献。
李时珍在广泛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本草》(药书),有很多错误,需要修正;医学、药物已经有了新的发展,也需要增补进去。他才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酝酿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以后,他把这部书叫做《本草纲目》,意思是对药物进行分类,使它们纲目分明,让人便于查阅。编这部《本草纲目》谈何容易,它要给从古到今的药物研究作一次总结,比较全面地反映新的成就,新的经验。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李时珍原来希望由当时的明王朝政府来主持编这部《本草》。但是,明朝政府拒绝了李时珍的建议。李时珍没有泄气,决心依靠广大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来编写这部书。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爬山越岭,采集药物标本,进行调查研究。他的工作是十分严肃的,对许许多多药物的性能和作用都经过仔细观察、实验、分析,才下结论。他访问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虚心向他们请教。劳动人民也十分关心他的工作,热情地支持他。李时珍就是这样,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在群众的海洋里,汲取力量和智慧,不断获得真知。《本草纲目》一书,正是集中了劳动人民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才写出来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部巨著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李时珍花了二十七年时间才完成这部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医药学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草纲目》于一五五七年定稿,它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动植物分类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学的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一七三五年出版)一书,要早一百多年,内容也丰富得多。一五九六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一六○六年传到日本,以后就译为日文。在欧洲,一六五六年就出版了拉丁文译本,改名为《中国植物志》。现在,已经被译成法文、英文等几种文字,成为国际上研究药物学的重要文献。李时珍的科学成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