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来我国讲学的苏联三教授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05
第1版()
专栏:

  来我国讲学的苏联三教授访问记
君强 柏生
昨天我们访问了最近来我国讲学的三位苏联教授——生物学教授努日金博士、历史学教授吉谢列夫博士、经济学副教授马卡洛娃硕士。
苏联经济学副教授马卡洛娃硕士首先接待我们。她是这么使人感到亲切而和蔼。她满怀喜悦地畅谈着。她说,她从二十岁(一九三○年)在国立莫斯科大学师范学系社会经济组毕业后,即做教师工作,至今已二十年了。从五年前开始,她在莫斯科大学做副教授,专门讲授政治经济学。她一边工作一边在研究部学习,一九三五年得硕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她写过关于贸易、价格、城乡经济联系的形式诸问题以及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时期经济问题的论文。
她生长在伏尔加河畔的古比雪夫城。父亲是个旋工。她的丈夫是一个新闻记者。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已入了大学。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说:像她这样一个穷苦而平凡的工人家庭出身的女孩子,只有在苏维埃政权的培养下,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学者。她还告诉记者:在苏联,家庭和孩子决不会妨碍妇女的事业。她从廿岁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都在工作着。苏维埃政权为妇女准备了一切条件,使她们能毫无顾虑地为祖国尽心服务。马卡洛娃教授一方面做研究及教学工作,同时还积极地参加了社会工作。她是一位宣传员,是苏联妇女反法西斯委员会的工作者。她曾代表苏联出席布达佩斯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大会及参加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代表团到过罗马尼亚及捷克斯洛伐克。
马卡洛娃说,她这次有机会来到英勇斗争获得胜利的新中国,感到无限的欢欣。
从马卡洛娃教授房间走出,我们开始和吉谢列夫教授、努日金教授谈起来。
生物学教授H·N·努日金博士,一九○四年出生在苏联中部雅罗斯拉夫城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中。清癯的面庞,带着黑色宽边的眼镜,烟斗时刻不离手。他一九二一年在中学毕业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到乡村去做青年团工作。一九二五年青年团派他到师范专门学校攻读生物学,毕业后他继续留在该院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后来又到国立莫斯科大学研究生班专门研究遗传学。一九三五年得硕士学位。当他在苏联科学院博士研究班深造结束时,他又被留在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工作。一九四一年起,他担任了这个研究所的细胞学和一般遗传学化验室主任。一九四六年得博士学位和教授职位。他的学术著作有七十种以上,现在是苏联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副所长,而这个研究所的所长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森科。此外,努日金博士也还是一个农业科学院的教授。
努日金博士谈着他的经历,他骄傲于社会主义制度给一切科学研究工作者以最广阔最优越的条件,他并且告诉记者说,苏联的博士学位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学位,常常不是根据学术成就而是单凭学历就可以获得。在苏联却不能够这样。此外,努日金博士还谈到在一九四八年他曾到过德国、奥地利、捷克做过学术报告。
吉谢列夫博士,今年四十五岁。他是一位身体很健壮爱说爱笑的人,一见面就使你感到他具有强韧的毅力。他生在莫斯科附近,父亲是车箱制造厂的技工。一九二三年入国立莫斯科大学历史考古学系。在大学中,他积极地参加了把马列主义方法论应用到历史考古学方面来的斗争。一九三○年在考古学科学研究院卒业,得硕士学位。
吉谢列夫博士做了研究生后,曾组织考察队到阿尔泰和叶尼塞河中游去做了二十多年的探测工作。写成了《南西伯利亚的中古史》一书。由于这本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和考古学教授职位,同时这本书还获得了罗曼诺索夫奖金。吉谢列夫同志从一九三○年起即一直在苏联中央考古机关——苏联科学院玛尔院士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工作,现任该所副所长并主持原始考古部。此外,他还是莫斯科大学考古学教授和《古史通报》杂志的主编。
除了《南西伯利亚的中古史》外,吉谢列夫博士,也有着另外的七十种以上的、关于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的著作。由此我们知道他对于考古学和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民族的历史,是有深刻研究的。他从一九二七年至今,领导发掘工作,得到许多宝贵材料,在古代史上面有着不少的发现和供献。他还到蒙古考察过,在那里也做过报告。
教授们告诉我们,他们将在北京停留十天。本月十月开始,我们将可以听到:努日金博士的:《生物学中唯物论与唯心论之斗争》,《什么是米丘林科学及其基本原理》;吉谢列夫博士的:《苏联的历史科学与历史教学》,《苏联的考古研究》;马卡洛娃硕士的:《列宁斯大林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及优越性》等。除这些预定的专题报告以外,他们准备根据我国听众提出的问题分别举行座谈会来进行解答。此外,他们还将参观与访问首都各学术机关。十天后,他们将到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继续讲学。预计在我国的全部停留时间,约在一个半月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