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促进科技人员思想革命化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科研成绩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07
第4版()
专栏:

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促进科技人员思想革命化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科研成绩大
各级党委组织科技人员深批修正主义路线,改变“关门办站,闭门试验”的做法,面向农村,依靠群众开展科研工作,为发展山区生产、治理黄河做出贡献
据新华社郑州一九七六年二月六日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推动下,战斗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地区的科学技术人员,走出研究站、所,深入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建立农村实验基点,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科学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他们结合生产需要,开展了二十多项研究课题,其中梯田、坝地、水地高产稳产措施,快速筑坝施工技术等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发展山区生产,治理黄河做出了贡献。
黄河中游地区是有名的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这一地区的生产面貌,减少流入黄河的洪水和泥沙,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在不同类型地区设立了水土保持实验研究站、所,开展对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验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各级党委加强领导,组织广大科学技术人员深入批判修正主义路线,改变了过去那种“关门办站,闭门试验”的脱离实际的做法。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面向农村,依靠群众,结合生产需要。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陕北安塞县建立水土保持实验基点,科研人员在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进行科学实验。这个所的实验基地茶坊大队,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粮食产量很低,每年都要吃供应粮。一九七三年,科研人员来到这里建点后,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共同开展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川山地主要作物增产潜力等的实验研究,帮助这个大队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粮食增产。一九七四年在大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比一九七三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九,摘掉了吃供应粮的帽子,并向国家贡献粮食四万斤。贫下中农称他们是“生产的好参谋”。
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广大科技人员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吸取群众中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智慧,及时提出新的技术成果,为治山治水服务。位于陕北、晋西等地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群众,在筑坝蓄水、淤地中,利用黄土疏松、深厚的特点创造了水坠筑坝的施工方法,即用机械抽水或自流引水,冲击土料,形成泥浆,输入坝面,经脱水固结,形成坝体。这种施工方法,比以往的夯碾法筑坝,省去装、运、卸、夯(碾)四道工序,泥浆流入坝基和岸壁的缝隙,结合紧密,具有工效高、投资省、质量好、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用心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在水坠坝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水枪冲土、定向爆破等项实验研究,使水坠法筑坝不断得到完善提高。水坠法施工配合水枪冲土,为治理千沟万壑提供了多快好省的方法。过去几个公社或几个大队联合举办的工程,现在一个社、一个队就能举办。群众赞扬说:“水坠坝实在好,不运不夯工效高,质量稳定投资少,小队能把大坝搞。”目前,陕北、晋西等地区已广泛采用。据榆林、延安两地区统计,近年来已建成水坠坝三千多座,其中坝高十五米以上的就有一千三百座。筑起的坝库,发挥了蓄水灌溉、防洪拦泥、淤地增产、发电养鱼等效益,对于保持水土,发展水利,减少入黄泥沙起了显著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群众性水土保持工作,许多站、所还开展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有的已初见成效,在群众运动中起了示范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