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跃上葱茏四百旋——文化大革命推动襄樊工业高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18
第3版()
专栏:

跃上葱茏四百旋
——文化大革命推动襄樊工业高速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湖北省襄樊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襄樊,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曾经以它重要的战略位置而闻名全国。然而,解放前的襄樊,经济萧条,衰败不堪。当时只有几家手工作坊,根本谈不上什么现代工业。解放后,襄樊获得了新生。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里的地方工业发展缓慢。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襄樊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地方所属工厂,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九十二个,发展到二百五十多个。这些工厂,不仅能够生产拖拉机、机床、化肥、水泥、棉布、化学纤维、电视机、收音机等两千多种产品,近年来还生产出比较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可控硅调速电柜等机器设备。最近五年来,全市的工业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八的速度向前发展。拿工业产值来说,现在的一个襄樊市等于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八个襄樊市。
襄樊市的地方工业为什么能发展得这样快?襄樊市委总结的基本经验是:要把工业搞上去,必须抓紧阶级斗争这个纲,大搞群众运动,加强党对工业的领导,使工厂企业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市委的同志在领导工业战线的工作中,认真吸取了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经验教训。文化大革命以前,市委的不少同志,思想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认识不足,对工厂企业的方向、道路问题抓得不紧,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支持不够,因此,工业生产总是处于爬行状态。文化大革命以来,市委领导同志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逐步掌握了抓工业的路数。他们的一条重要体会是,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才能有工业发展的高速度。有位市委副书记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襄樊市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巨大变化,深有感触地说:“我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犯过不少错误,根本的一条就是没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工作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使我觉悟了,要把工业搞上去,必须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
过去,有些干部曾经把抓阶级斗争和发展工业生产对立起来,认为要把襄樊的工业搞上去,就得集中力量抓生产。针对这种思想,市委反复对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多次用列宁关于“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的教导,批判那种把政治同经济平列起来的折中主义观点。为了教育广大干部,市委组织了一次有两千多人参加的大会。会前经过调查研究,选择了两个典型。一个是襄樊针织厂,厂房新,设备好,技术力量强,但没有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对国家的贡献小;另一个是襄城织布厂,厂房小,设备差,技术力量弱,但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前进的步子大。市委让这两个厂的领导干部在会上围绕如何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问题,谈自己的经验教训。鲜明的事实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抓好阶级斗争,才能搞好工业生产。针织厂的领导干部端正思想政治路线以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多长的时间,生产持续稳定上升,第二年被评为全市的先进单位。这件事对全市震动很大,不少单位坚持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干部和群众,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迅速改变了生产的后进面貌。
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干部认为,襄樊的底子薄,条件差,搞工业只能慢慢来。这些同志的毛病是看不到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文化大革命,广大干部懂得了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只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群众的道理。依靠群众闯出新路子的无数事例,也深刻教育了广大干部。
只有三十多名职工、三台机床的襄樊市仪表厂的工人和干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树立了革命的雄心壮志,提出要造数字程序控制线切割机。这是一种精密度高的先进设备,能自动加工难度较大的异形部件。当时,有人讽刺他们是“蟋蟀要斗公鸡”。仪表厂的工人和干部豪迈地说:“我们靠着工人阶级的志气,天大的困难也要斗倒它!”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只用三十多天时间就制成了这种设备,在全市打响了应用电子技术的头一炮。
被誉为襄樊“铁人”的共产党员、棉织厂工人工程师冯宝聚,在这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冯宝聚原来是个织布工人,在大跃进中学了一手机械技术。有一次,上级交给棉织厂一项生产出口产品的任务,要求在短期内生产出纳夫妥染料的灯芯绒布。这种产品,染色技术要求高,大批生产要有轧染机才行。当时,厂里没有这种设备,就把任务退回去了。冯宝聚知道这件事以后,主动向厂党委建议自制一台可控硅控制的连续轧染机。这个建议得到了厂党委和上级的积极支持。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老冯和工人一起,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进行研究试制。经过一百二十多天的奋战,连续轧染机就制成投产了。
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市委推广了仪表厂等先进单位和冯宝聚等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自力更生办工业的群众运动。
文化大革命以来,襄樊市委加强了对工业战线的领导。他们认真抓理论学习,抓方向、路线问题。在工作作风上,强调深入基层蹲点,一切工作都从点上开始,然后在面上推开。从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到各部、委、局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点。他们在点上和工人同学习,同劳动。通过实践,他们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
近几年来,市委狠抓了工厂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热情支持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大力培养青年干部。工交战线培养的厂级以上的青年领导干部,已有一千多人。市委还专门组织力量,先后到几十个后进单位调查情况,对领导班子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具体帮助解决问题,对这些单位改变后进面貌起了很大作用。市委经常带领广大干部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使他们更自觉地抓自身的思想革命化。正因为有一支革命化程度较高的干部队伍作带头人,襄樊的工业战线才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