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孔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界的右倾翻案风——读《孔丘教育思想批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21
第3版()
专栏:

孔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界的右倾翻案风
——读《孔丘教育思想批判》
武汉师范学院 沙红文
冯天瑜同志写的《孔丘教育思想批判》一书(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六月出版),是批林批孔运动的一个丰硕成果。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孔丘的教育思想,从政治哲学观点、办学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批判,揭露了孔老二办学的反动性、欺骗性和危害性。这本书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战斗性。在当前回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读一读这本书,是颇有启发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一切文化“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孔丘的教育思想,是为没落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它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教育思想相对立而存在,是这个特定历史时代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产物。《孔丘教育思想批判》的作者运用阶级斗争的理论,把孔老二的教育思想放在特定的阶级斗争的历史范围之内,进行了剖析。在办教育的目的上,过去有人凭着“孔丘首创私学”和提出“有教无类”为由,说孔丘抓教育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针对这种谬论,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露了孔丘办“私学”的真相。作者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私学”并不是孔丘创立的;孔丘办“私学”的目的,也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了“举逸民”,以便挽救“先王之教”的衰亡。所谓“有教无类”本来的含义,就是不分氏族,按地域编制,强制教练奴隶的意思,根本不是什么“不分贵贱”、“打破阶级界限”教育学生的进步主张,而是彻头彻尾的反动的奴化教育。作者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春秋战国时代,儒法两家竞相兴办教育,各自培养本阶级的人材,正是没落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阶级斗争的反映。法家利用教育阵地,大力宣扬法家的革新思想和政治主张,让学生研究“权谋术数”、“严刑峻法”,培养一批冲决奴隶制罗网的斗士,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准备官吏队伍。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孔丘抓教育,则是利用教育阵地宣扬“周公之礼”、“孝悌之道”,通过“举贤才”和“学而优则仕”,把奴隶主贵族下一代训练成为“守死善道”的顽固分子,驱使他们为奴隶主贵族尽忠效劳。在教育内容上,法家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狠抓对“礼教”的批判,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法令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则以宣扬奴隶制的“礼教”为己任,其教育内容浸透着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精神。孔丘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就是说,不学周礼便不能站稳奴隶主阶级的立场,就不能在社会上做人。可见孔丘的教育内容,完全是受他的“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支配的。在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上,过去的一些专家、学者撇开孔丘的方法论的阶级内容和哲学基础不谈,给孔老二的教学方法戴上了一顶顶桂冠。本书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一定的教育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教育方针,并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孔丘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反动的。从这样的思想政治路线出发所派生出来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也必然是反动的。例如,孔丘提倡“不耻下问”,果真意味着他要向下层群众学习吗?不,决不是这样的。作者从春秋末期的阶级斗争形势和孔丘的唯心史观进行分析,揭示出孔丘所以提出“不耻下问”,是由于孔门师徒认为“王官之学”,“失坠”于民间,在下层有某些“贤人”、“逸民”掌握着“先王之教”,所以需要从这些人手里搜集失散了的“文武周公之道”。所以,“不耻下问”仍然是一种先验主义和复古主义的学习方法。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孔丘教育思想的阶级实质,说明孔老二办教育是为了实现他“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
这本书在剖析孔老二的教育思想的时候,还从下列几个方面考察了它对后世的影响:儒学“礼教”成为强迫人民信奉的“宗教教条”;“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化;“闭门修养”办学方式的推行;“以儒者为师”的沿袭;等等。特别是从思想体系和历史渊源上分析和揭露了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孔丘教育思想的亲缘关系,把历史的批判和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使这本书增强了战斗性。这对于我们认识教育的阶级性,认识无产阶级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如何办好教育,都有所启发。教育、科技等战线一系列修正主义观点的沉渣泛起,说明存在着一条与毛主席革命路线相对抗的修正主义路线。从思想体系和历史渊源来看,这条修正主义路线及其奇谈怪论,都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孔老二幽灵的再现,是孔丘“克己复礼”的政治路线和为它服务的教育路线的翻版。
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诬蔑、攻击教育革命总没有搞好,学校教育“今不如昔”,“现在的大学没有过去的中技高”,因而“就是要扭”。这一套货色和孔老二的谬论极其相似。两千多年前,复辟狂孔丘对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痛心疾首。他认为西周的政治制度是最完美的,而现今的政治制度则不如以前的好,就连学校教育包括治学态度也今不如昔。孔丘甚至说,古人犯错误也比今人高明。孔丘办“私学”,正是为了使他所认为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世,回复到讲“周公之礼”、行“孝悌之道”的往古去。孔丘这个复辟狂之所以拚命抓教育,一个重要原因,是妄图凭借这个旧传统最深的领地,从这里打开缺口,进而恢复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今天,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资产阶级也拚命抓思想文教阵地,以此作为复辟他们已经失去的“天堂”的桥头堡。刘少奇是这样,林彪也是这样。从右倾翻案风的种种修正主义观点,可以看出这条修正主义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搞复辟倒退,搞反攻倒算。为了推行这条修正主义路线,他们想从教育阵地上打开缺口。两千多年前的没落奴隶主阶级,二十世纪被推翻的资产阶级,都千方百计地抓教育,力图把教育作为复辟旧制度的工具,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它告诉我们,文化教育领域是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进行生死搏斗的一个重要战场。如果革命阶级不抓包括文教、科技在内的上层建筑,革命就有失败的危险。今天,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战斗的无产阶级,必须十分注意抓教育,抓科技,必须坚决粉碎资产阶级的进攻和反扑,回击右倾翻案风,把学校改造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教育界的右倾翻案风,一方面抛出“要挑中学生好的,要直接上大学”的谬论,反对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社来社去”横加指责,反对学生毕业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当工人农民。他们的“设想”和“建议”,显然是要培养脱离工农、当官做老爷的精神贵族。两千多年前,孔丘及其门徒从反动立场出发,提出“学也,禄在其中矣”和“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学而优则仕”加以制度化。在他们看来,当官就要读书,读书就应该当官(“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而他们鼓吹读书当官的政治目的,就是企图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一批“学而优”的“志士仁人”去“为政”,也就是维护反动阶级的专政。现在,刮右倾翻案风的人又贩卖“学而优则仕”的黑货,妄想培养一批旧制度的卫道士,搞复辟倒退,阻挡历史前进。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是培养骑在人民群众头上的精神贵族,而是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我们一定要破除“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和制度,为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奋斗。
教育界的右倾翻案风还诬蔑开门办学,是“实践—实践—实践”,不讲“学文化”。这一类谬论也都渊源于孔丘的教育思想。孔丘从先验论和唯心史观出发,提倡关门读书,闭门修养,反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接触社会实际。这种办学方式在汉代中期以后的儒家教育中得到进一步推行和发展。从思孟学派的“养气”、“修身”到宋明理学的“穷理”、“心学”;从董仲舒的“三年不窥园”到明清的“文墨世界”,儒生们成年累月钻进故纸堆,在那里摇头晃脑,只知背诵,不求甚解,结果成为食古不化的书呆子,成为反动阶级的奴才、蠢才。然而,这种极端反动腐朽的办学方式,却被刘少奇、林彪全盘继承。刘少奇、林彪都鼓吹唯心主义修养经,猖狂反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引诱青年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农群众。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反对开门办学的奇谈怪论,恰恰是转弯抹角地鼓吹唯心论的修养经。如果照此办理,教育势必走进死胡同,把学生“修养”成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应声虫。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不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发展前途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学生同工农相结合。这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并为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界、科技界刮右倾翻案风的人鼓吹“要有热心科学的外行来领导”,由“科技界所公认的”,“第一流”的“权威”来执掌领导大权。这套黑货,我们并不陌生。一九五七年资产阶级右派就叫嚷:“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孔丘及其门徒老早就提出过“以儒者为师”。孔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就是说,只有那些“温故”、“好古”,热心“复古”的人,才可以当教师,管教育。战国时期,思孟学派明确规定了“以儒者为师”。封建社会中、后期,又把“以儒者为师”和“以儒者为官”紧紧相联,使学校教育成为剥削阶级所把持的世袭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尽管党派了一些干部去领导学校,但由于刘少奇极力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学校仍然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着。只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和贫下中农宣传队进入学校阵地,才打破了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然而,资产阶级是决不甘心失败的,他们做梦都想夺回失去的领导权。但是历史是无情的。他们反对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同孔丘及儒家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说明孔丘及儒家的影响还严重存在,说明以孔孟之道为重要精神支柱的修正主义,仍然是我国的主要危险。
二十世纪初期,列宁为了批判俄国的马赫主义,曾经详细研究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的著作,从贝克莱那里查到了马赫主义者、修正主义者攻击唯物主义的理论根据。今天,在回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继续批孔,继续批判孔丘的教育思想,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