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螺号声声颂英雄——谈革命现代京剧《磐石湾》的音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22
第5版()
专栏:

螺号声声颂英雄
——谈革命现代京剧《磐石湾》的音乐
许国华
《磐石湾》的音乐是一曲毛主席全民皆兵思想的嘹亮战歌。它久久在我们耳边回响,令人振奋。
《磐》剧的唱腔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由于唱词本身能充分体现出剧情的矛盾冲突,以及把唱段设置在矛盾冲突的关键处,从而起到了推进戏剧矛盾的作用。第一场《螺号鸣》,项武伯发现刀鞘,报告陆长海。刀鞘无刀,刻有暗语,白头巾绣有海匪标记,勾起了项武伯对当年血泪仇的回忆。重要的敌情,遽然形成了戏剧矛盾,在这关键时刻,安排了项武伯与陆长海的对唱“原以为石沉大海”。项武伯的唱词概括而凝练地从当年的阶级斗争,联系到今日的敌情,而陆长海接唱的“与黑头鲨必有关联”,“定是海匪‘乌贼鱼’潜伏在港湾”,既是分析的结果,又是剧情的进展。表现了陆长海高度的警惕性及分析判断能力。
唱腔的戏剧性还在于唱段里音乐安排的层次性。它可以推波助澜、激化矛盾,推动剧情的发展。如第一场结尾曾阿婆、陆长海与群众的一段“要做到人自为战岛自为战”唱腔,一领众和、层次分明,节奏逐层递进、果断有力,再加上音色、力度、节奏上的鲜明对比,使唱腔显得气势浩大,把这场戏推向高潮,生动地展示了磐石湾广大渔民誓把铜墙铁壁筑遍万里关山的豪迈气概。
唱腔的戏剧性又在于行腔的节奏感和动作性。这样,有利于结合语言、动作、亮相与舞蹈,有力地体现英雄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精神面貌与战斗姿态。如第三场《刀对鞘》中,陆长海与特务08 “我本是修船工”的问答对唱,由〔西皮原板〕—〔摇板〕—〔原板〕—〔流水〕组成,板式多次转换,节奏不断变更,行腔潇洒大方,曲调顿挫有致,音乐配合着拍桌、拔刀、对打等戏剧动作,呈现了陆长海在特殊战斗中随机应变、欲擒故纵、机敏果敢的性格特征。
《磐石湾》的唱腔易于普及、易于流传。全剧唱段少而精练,二十句以上的唱段,只有陆长海教育海根的“怎能忘”和曾阿婆、巧莲与敌人周旋时的对唱“决不彷徨”。陆长海的核心唱段《负伤痛冲破了千层巨澜》也只有十二句。更主要的是:每段唱腔都精心设计,既要行腔低、花腔少,又要表现力强,使之易于在工农兵中推广。如第一场渔歌“喜迎国庆万家欢”、第六场“红旗舞东风”唱腔,曲调朴实无华、亲切感人,行腔通俗上口,流畅动听,既有京剧风格,又具有群众歌曲的长处,较好地反映了渔民们一手撒网、一手拿枪的战斗豪情。
要求唱腔便于普及,绝不等于唱腔设计可以粗制滥造、简单化,也并不排斥在唱腔里适当地运用一些花腔、高腔。关键在于从工农兵出发,从内容出发,努力谱写出易于普及、又精采动听的唱腔。如曾阿婆向阿团讲述陆长海当年斗争事迹的唱腔,曲调流畅而稳健,节奏速度适中,音区不高,笔墨不多。在描绘陆长海“不慌不忙,不急不慢,瞒过岗哨”时采用低腔,在表彰陆长海“英勇少年”、“展双翅直飞南山”等处恰到好处地跃入高音。全曲亲切动人,表现力强,突出了当年陆长海质朴可爱的形象。再如陆长海的“怎能忘”唱腔,既易于上口,又具一定难度。曲调低回深长又愤慨雄壮,较好地抒发了陆长海发自肺腑的阶级深情。
《磐石湾》的音乐较好地处理了创新和批判继承的辩证关系。如陆长海的核心唱段《负伤痛冲破了千层巨澜》,是在对旧京剧音乐、各流派唱腔作了认真剖析的基础上,区分精华与糟粕,批判地继承其中一些行腔绵长舒展、音乐有起伏、气息较宽广的长处,剔除其压抑悲凉、平淡单调的短处而来的。但更重要的是从社会主义社会英雄民兵、贫下中渔的战斗生活中提炼音乐语汇,抒写成陆长海主调与特性音调,使之贯串全曲,从而,成为崭新的、气势磅礴的、一往无前的京剧唱腔,鲜明地体现了陆长海对党一腔热血无限忠诚的崇高思想境界。
为了表现深刻的主题,塑造英雄的音乐形象,《磐石湾》音乐设计又从生活中提炼了富有个性的全剧音乐主题。其音调似螺号声声,嘹亮坚定,富有我国东南沿海的渔家特色。同音反复、旋律广阔,描绘祖国海疆无比辽阔,点明全剧将描绘战斗在海防前哨民兵的雄姿。这一音乐主题开始提纲挈领地在“序曲”中出现,以后不断发展贯串,为体现“全民皆兵”主题彩绘了重要的一笔!
由于《磐石湾》的音乐具有生动、鲜明、普及等特点,从而较好地塑造了陆长海等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深化了全民皆兵、常备不懈的主题。并提供了京剧音乐深入革命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