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塔”倒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24
第4版()
专栏:

“塔”倒之后
毛志成
在教育战线出现的奇谈怪论中,有一种是否定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中选拔大学生、妄图恢复旧的升学考试制度。制造这种舆论的人,无限欣赏文化大革命前旧教育引诱知识分子追逐个人名利的“小宝塔”,对于这个“塔”的倒掉,很是恼火。
这不禁使人想起鲁迅先生两篇论雷峰塔倒掉的著名文章。
雷峰塔,原是杭州西湖上的一座残年古塔,它由残而危,象它所代表的旧中国封建制度一样,终于,倒掉了。此塔之倒,引起了旧世界一片惊恐。那些被鲁迅称为“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人物,有的叹息,有的叫喊要“重修”。但鲁迅的态度却十分鲜明:一曰“幸灾乐祸”;二曰“活该”;三曰“扫荡”、“大呼猛进”。“幸灾乐祸”,表现了革命者鲜明的阶级感情,爱新生事物,恨腐朽事物;“活该”,表现了革命者对宇宙间新陈代谢规律的坚信,认为破旧立新,理所当然;“扫荡”、“大呼猛进”,表现了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在这里,鲁迅先生显示了革命者的根本特色:欢迎革命,支持革命,大干革命。
那些“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人,和鲁迅之间,在对待旧事物的破灭、新事物出现的态度上,所表现的鲜明对立的态度,不是生活中的特殊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历程中,常见而普遍的事实。你看,那个雷峰塔倒掉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种有重修古塔“贵恙”的人,不是还有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疾风暴雨,摧毁了那个象征旧教育制度的“小宝塔”以后,不是又有人在摇头叹息、叫喊“重修”吗?
这并不奇怪。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破旧立新。“新”与“旧”的斗争,实质上就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旧,就“旧”在它代表旧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旧的社会制度;新,就
“新”在它反映了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代表了革命阶级的政治观点,代表了新的社会制度。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下,那些脱离劳动、脱离劳动人民爬到“塔”尖上去的人,究竟是什么人?文化大革命前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他们是修正主义的苗子。而那些梦想恢复这个“宝塔”的人,目的也不是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它要恢复的,是资产阶级的地位,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地位,说得明白一些,就是要篡改教育革命的方向,翻文化大革命的案!
旧事物的破灭,对反动没落阶级来说,从来就是“灾”,是“祸”。修正主义教育制度“小宝塔”的倒塌,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局面,堵塞了从教育界打开缺口复辟资本主义的通道,这对他们当然也是灾祸。但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难道不应该象鲁迅那样,满怀革命豪情地说“活该”吗?革命人民正是要在旧世界的废墟上建设起崭新的世界。
鲁迅主张对腐朽的事物进行“扫荡”,鼓励革命者在革命中要“大呼猛进”。“大呼”,就是勇敢批判旧世界,热情歌颂新生事物;“猛进”,就是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努力战胜各种干扰和阻拦,把历史推向前进。在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我们应该学习鲁迅的态度,满怀革命的战斗豪情,旗帜鲜明地“大呼猛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