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再访咖啡的故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26
第5版()
专栏:埃塞俄比亚通讯

再访咖啡的故乡
三年前,记者曾经访问过闻名世界的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卡法省。最近,我们再次前往访问,旧地重游,颇多感触。
那天,我们从埃塞俄比亚主要咖啡产区卡法省省会今马市出发,乘车向北行驶。沿途,只见公路两旁绵亘无尽的山岭沟坡,覆盖着茂密、翠绿的咖啡林带;经过咖啡农近几年的辛勤栽培,长势更加喜人。同行的埃塞俄比亚朋友指着这些咖啡林说,去年,咖啡农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培植优良树苗,防治病虫害,培育幼林;因此,今年虽然遭到严重的病虫灾害,但仍然获得增产百分之十的好收成。
咖啡果成熟期不一样,每年收摘从十一月开始,持续约三个月,如今已基本收摘完毕,正在整理加工。村旁的场院上,晾晒着颗粒饱满的咖啡果。公路上,满载的汽车、马车、驴驮络绎不绝,把刚收获的咖啡运往附近集市和收购站出售。人们喜形于色,大声谈论着咖啡的丰收和出售的好价钱。
近几年,埃塞俄比亚各级咖啡局,在帮助农民改革咖啡栽培技术的同时,还参与收购、运输和加工、销售,从中适当调整价格,为咖啡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去年,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颁布《乡村土地国有化公告》后,皇室、贵族和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咖啡生产的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
车行四十多公里,我们到达卡法省一个地区的咖啡局,接待我们的咖啡局官员,热情地介绍了当地咖啡生产、运输和收购的情况。目前,这里咖啡生产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营种植园,数量较少。另一种数量最大的是农民的合作生产单位。咖啡局官员谈完后,便邀我们亲自去看看。
我们先到一家国营种植园参观。这是一个大型咖啡园,原为一家地主占有,现在拥有两千多公顷土地,一千七百多名工人,耕作机械和灌溉、加工、储藏以及运输工具齐备。陪同我们参观的种植园经理韦哈马介绍说,去年夏季政府接管后,工人收入有了增加,劳动条件有了改善,因而,耕作、加工、翻晒、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有程度不同的改进。过去收摘咖啡,不管成熟与否,一次摘完,加工、储藏不善,遇有风吹雨淋,大批咖啡果霉烂,质量低劣。今年分批分期收摘,分类保管,不仅丰产丰收,质量也有提高。年轻的经理一面陪我们漫步于茂盛的咖啡园中,一面满怀信心地说,农场正计划建立苗圃,逐步培育幼林,更新老林,扩建仓库、改善耕作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发展咖啡生产。
接着,我们又到一个名叫乔柴的咖啡生产点参观。这个生产单位共有一千二百多公顷土地,七百多劳动力。去年土地国有化后,当地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促进生产。由于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每公顷咖啡预计可增产十公担,单位面积产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咖啡农的收入也有增加。过去,这个村农民大都给地主当佃户和雇工,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困生活。村里从来没有学校,很少有人识字。现在,随着生产的发展,正在筹办学校和诊疗所。不少人家添置新衣,修盖房屋。过去,村里只有地主有磨坊,不许农民使用,农民吃玉米只能用木棒或石臼捣碎。现在,农民可以磨粉吃,食品也有一些改善。
在参观过程中,村农会九位新当选的委员全面介绍了生产、分配情况,以及今后发展计划。农会主席尼嘎士·阿巴德苏兴奋地说,改革的时间还很短,生产还不能说有很大发展,生活也不是很好,但村里人都知道,这比以前给地主当佃户好得多;人们都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今后各方面都会变得更好一些。他说这番话时,在场的不少咖啡老农频频点首,表示赞同。
在参观咖啡产区前后,我们分别访问过各级咖啡管理机构,获悉埃塞俄比亚政府不仅积极促进咖啡生产的发展,还注意从咖啡运输、加工、销售和出口等各个环节,逐步改变受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状况,并已取得可喜的成就。但咖啡当局同时也告诉我们,由于目前条件所限,咖啡的加工、运输、出口仍受外商一定程度的控制。特别是,咖啡果的出口价仍然很低,而市场上经过欧洲加工的咖啡粉价格却又很高,这充分说明咖啡原料和咖啡制成品之间“剪刀差”价很大,对原料生产国极为不利,还有待咖啡生产国联合起来进行持久的斗争。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闻名世界的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战胜病虫等自然灾害,咖啡又获得丰收。图为卡法省一国营咖啡种植园的工人正在采摘咖啡果。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