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失业阴影笼罩着英国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03
第6版()
专栏:伦敦通讯

失业阴影笼罩着英国青年
失业的阴影笼罩着英国。今年年初,全国失业人数突破一百四十万大关,创一九三九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人们纷纷惊呼是“骇人的”、“可怕的”。就连英国就业大臣也不得不承认:英国正面临这样一个时期,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今后几个月中失业情况将继续恶化。一些经济界和工会人士预计,到今年年底,失业人数将上升到一百七十万左右。
在这支庞大的失业大军中,青少年失业者的比例愈来愈大。据统计,在目前的失业人数中,百分之四十是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人数约有五十万。英国《太阳报》说:“失业象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英国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的生活。”在英国,每年大约有七十万中等学校毕业生,其中约有五十多万十六、七岁的青少年走向社会,要求就业。英国《每日快报》把这些毕业生称之为“年复一年的悲剧”。特别在经济危机的年代里,他们中间不少人“满怀着理想的希望开始踏入社会”,结果得到的却是“挫折和悲哀”,成为经济危机的“牺牲品”。
各阶层的青年,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子女都无不受到危机的威胁。当你同这些年青人谈到就业问题时,他们常常叹息说:找职业是越来越困难了。有的人说:在熟练工人大批大批被解雇的时候,一无所长的青少年学生处境怎么会好呢?每年八、九月间和圣诞节时,当大批青年学生毕业涌出校门时,职业介绍所门前就排起长长的队伍,许多人愁容满面等候着登记就业。有个名叫格拉汉姆的十九岁青年,一九七四年离校后先后写了一百多封求职信,但不是被拒绝就是杳无音讯。他悲叹地说:“这三年来,我既没有职业,也看不到有什么希望能找到职业。”另一个十六岁青年戴维特,他每星期一起就去职业介绍所排队等候求职机会,结果总是空手而归。他懊丧地说:“你好象有一种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地方需要你的感觉”。其他许多青年的遭遇也是如此,他们到处奔走,四出求援,却找不到工作。有些年轻人经过几个月的奔波,连连遭到碰壁,不得不向人乞求“准备接受任何一种工作”,可是仍然“没有人准备雇佣他”。现在,一个空职位同时有几十个青年毕业生去争夺,这已成为经常的事情了。
在这些倍受失业折磨的青年人中,有色青年的遭遇则更是悲惨。在许多地方,有色青年的失业率大大高于英国的平均失业率。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伦敦闹市区的一间职业介绍所。在那里看到的寻求职业的人,多数是有色青年。他们神情焦灼地搜求着每一个招聘广告。有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带着疲惫的眼神向记者诉说,他从学校出来后曾当了几年临时工,现在已失业好几个月了。今天他从职业介绍所摆着的一大堆招聘广告中抄下好几个招聘广告的卡片,等待着介绍所人员进行联系,结果一个也没成功。他说:“你知道,我所要求的几个不是满额了,就是够不上条件。你明白吗?够不上条件!”类似的情景是不少的。《太阳报》曾经刊载了一个黑人青年学生的遭遇。他中学毕业后一心一意想在银行里找一个职位,结果未成。后来想在摩托车厂找份工作,也没成功。最后他说:“因为我是个黑人的孩子。在目前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黑人青年要找个职位就更加艰难了。”
伦敦,据说曾经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无数的离校青年学生,每年,这些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跋涉到这里来寻求“未来的前途”。但是,现在的伦敦也难以成为失业青年的“天堂”了。据报载,伦敦本身失业的人数与日俱增,“空的职位大大下降了”。此间报纸不断透露:有的外地来求职的青年学生,长期找不到职业,举目无亲,无家可归,只能踯躅街头;有的得了精神病或残疾;有的“跌入陷阱”,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那些侥幸得到工作的,不少人被迫从事于工资低廉的重活。有的每周干六十小时,而所得工资还不到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半。一些资本家把这些失业青年当作“奴隶”,进行剥削。有一份调查报告说:在调查的商店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得到的工资比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还低。
失业猛增,尤其是青年失业人数的迅速增加,引起社会舆论的不满。英国政府为了平息人们的责难,企图通过“拨款”来解决就业问题,帮助青年学生进行“就业训练”。但是,正如人们所指出的,这一切充其量只能使六、七万人得到职业,对目前的一百四十万的失业人数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有人把这称之为“小小的橱窗装饰品”。现在越来越多的英国青年工人和失业学生正在起来为争取工作的权利进行斗争。许多人打着“反对失业,要求工作权利”的旗帜举行示威游行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抗议。失业的工人和青年也正在联合起来准备进行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对失业的抗议运动。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