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立志务农的女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11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立志务农的女青年
去年秋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列汽车队载着生龙活虎的男女青年来到费里区列万国营农场霍扎拉分场。他们是来自费里区各个单位的一百九十名城市青年,其中有女青年六十四名。他们积极响应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恩维尔·霍查同志关于加强农业战线的号召,自觉地离开城市,决心长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自己的贡献。
女青年中的维约尔察,今年二十二岁。她来农场之前,曾在帕托斯炼油厂当过几年工人。在劳动青年联盟工厂基层组织会议上,她作为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带头表示决心:到霍扎拉分场参加改造盐碱地的劳动。今天,她的愿望实现了。
“霍扎拉”这个名字,维约尔察不止一次地从祖父和父亲嘴里听到过。解放前,这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沼泽地,水草丛生,疟蚊横飞;加上它西临亚得里亚海,南北又有维约萨河与塞曼河,地势低洼,因此常常遭到海潮和河水泛滥的灾害。当地不少居民由于生活所迫,只好离乡背井,流落他乡或到国外谋生。“霍扎拉”这个名字,维约尔察也不止一次地在报纸上读到过。解放后,在劳动党和人民政权的关怀下,昔日的沼泽排干了,如今的霍扎拉成了一个拥有近三千公顷耕地的国营农场分场。每当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改造霍扎拉沼泽地的报道时,维约尔察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霍扎拉沼泽排干后,留下来的大块盐碱地还需要改造。她正是怀着进一步改造这块土地的决心,以战斗姿态来到这里的。
从来到农场的第二天起,维约尔察就和自己的同志们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她样样活儿带头干,不久便被推选为生产组长。一天夜里,一声响雷把维约尔察从睡梦中惊醒。她立刻想到,刚收下的玉米还在田头堆着,要是下暴雨,全部玉米就有被冲走的危险。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一边招呼大家,一边飞速地向一台带拖斗的拖拉机跑去。经过她和同志们的紧张抢运,终于把全部玉米运到场上,盖得严严实实。当同志们回到宿舍休息后,她又带着铁锹到地里把所有的排水沟检查了一遍。
在维约尔察的带动下,她的女伴们一个个干得都很出色。担任分场定额检查员的劳动党预备党员、二十一岁的萨菲特,每天要跑几个生产队。不论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她从不叫苦叫累,只要一有空闲,就坚持下地干活。
看到这些青年们干得不错,人们打心眼里喜欢。但也有个别人怀疑这些年轻人究竟能呆多久。女青年法鲁谢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回答。法鲁谢在来到农场前曾经当过几年木工,她把自己在工厂工作的未婚夫泥瓦工泽内尔也动员来到农场。青年女工德乌塔是同爱人一起来到农场的。她给自己在农场生的第一个男孩起了个名字,叫“蜜蜂”,意思是希望孩子象蜜蜂酷爱花朵那样热爱农场,扎根农场。
青年们知道自己的道路走得对,而且越走越宽敞,于是决定给党报写信,号召全国广大城市青年踊跃走向农业第一线。他们的信在《人民之声报》上一发表,马上得到全国各地城市青年的热烈响应。成千上万名青年工人、机关干部、学生等纷纷奔赴农村,有的还坚决要求到边远山区长期安家落户。记者在北方斯库台区杜卡吉尼山区的普尔特农业合作社,会见了二十二名这样的青年,其中十三名是女青年。二十二岁的索菲叶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她从小就热爱农业劳动,八年制学校毕业后,在斯库台市上了两个月的训练班,结业后坚决要求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她还积极带动青年和妇女反对落后习俗。大队党支部看到她是一棵好苗,就积极培养她。今年年初,索菲叶被社员一致选为生产队长后,仍然坚持和社员一起劳动。
维约尔察、法鲁谢、索菲叶这样的女青年,是阿尔巴尼亚一代新人的优秀代表。今天,阿尔巴尼亚广大城市青年妇女和男青年一样,都争先恐后地到农村和山区去,她们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前程充满信心。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