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老战士的革命胸怀——甘肃省临夏军分区司令员储士明热情关心青年干部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15
第4版()
专栏:

老战士的革命胸怀
——甘肃省临夏军分区司令员储士明热情关心青年干部成长
人民解放军临夏军分区司令员储士明深刻理解毛主席关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导,积极热情地关心、帮助青年干部进步成长,表现了一个革命老战士的政治远见和开阔的革命胸怀。
储士明是一九三一年入伍的红军老战士,今年六十二岁。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南征北战几十年,今天,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精神。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他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更加热爱,对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更加关心。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临夏军分区党委要选拔一位青年干部参加“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储士明和党委成员们根据毛主席关于选拔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对全分区的十多个预选“苗子”进行反复评比,最后选定了当时在东乡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担任副部长的张德功。张德功是一位东乡族干部,出身苦,根子正,一九五八年入伍,荣立过三次三等功,还多次出席过甘肃省军区和兰州部队的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对于选拔张德功进军分区领导班子,大多数同志认为党委这样选拔干部,表示满意。也有人怕他“挑不起重担子”。面对这种情况,储士明和党委的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那种“论资排辈”的错误思想,提高对搞好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的认识。批林批孔运动刚开始,张德功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担任了军分区副司令员。储士明在党委会上向大家作介绍:“张副司令员今天到任了,我们党委增添了新的血液和力量。我们一是欢迎,二是支持,三是要学习他那股子朝气蓬勃的革命劲头。”
储士明和分区党委为了帮助张德功提高理论水平和领导才干,在张德功走上分区领导岗位以后,就送他到上级党委举办的马列著作读书班学习,并且把他放到斗争第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去年初,分区抽调一批机关干部到临夏县漫路公社蹲点支农。经储士明提议,党委决定让张德功担任支农工作队的队长。漫路公社地处太子山区,环境艰苦、阶级斗争比较复杂。张德功在很短的时间里,跑遍了这个公社的十二个大队和一百零四个生产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帮助公社党委制定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带领广大民兵和贫下中农打响了改天换地的战斗。这期间,储士明几次来到乡下看望张德功,听他的汇报,了解他前进的道路上有什么问题,帮助他不断地提高思想觉悟和领导能力。
为了帮助张德功更快地成长,储士明和张德功经常谈心,有时候也一起下基层。
一次,储士明到东乡族自治县检查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情况,同张德功一起下去,一起和社员群众实行“五同”,进行调查研究。这里是个干旱山区,道路崎岖,许多地方汽车难以通行,储士明就坚持步行。战争年代,他曾先后五次负伤,腿上有毛病,走起路来确实有困难。但他不畏难,不怕苦,忍着疼爬山越岭,跨涧翻沟,经常每天步行几十里,走访了一个又一个民兵连队。有时,张德功劝他休息,他却含意深长地说:“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不能休息啊!”下乡期间,他不是给张德功讲战斗故事,就是教他如何开好调查会,如何发动群众。他对张德功积极帮助、严格要求。
红军老战士储士明还虚心向新干部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新鲜的政治营养,弥补自己的不足。张德功走上领导岗位后,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继续地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在工作上坚持高标准,生活上实行低标准,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储士明经常对照这位年青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找自己的差距。他还请张德功给党委讲自己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体会,使党委“一班人”更加焕发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精神。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