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坚持老中青三结合 彻底批判“台阶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20
第2版()
专栏:

坚持老中青三结合 彻底批判“台阶论”
上海市医药公司党委副书记 唐渭源
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一大批工农干部、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在大搞翻案活动中,把矛头对准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特别卖力攻击年轻的领导干部是“坐直升飞机上来的”,叫嚷什么青年干部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这是露骨地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账,必须迎头痛击。
坚持老、中、青三结合,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使老一代革命家所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一项战略措施。列宁极力主张“随时提拔年轻工人,把无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安置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他说:“几十个工人参加中央委员会,就能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检查、改善和重建我们的机构。”毛主席指出:“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所以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背弃了马克思主义,鼓吹什么“台阶论”,妄图设置层层“台阶”,以阻挡年轻的工农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如果按照他的“台阶”数一数,一个普通青年工人要提到主要领导岗位,那就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到那时,“青”也不成其为“青”了,老、中、青三结合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工作也无从实现。而且,这样层层叠叠建立“台阶”,势必扩大资产阶级法权,腐蚀革命队伍。所以,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鼓吹“台阶论”,是有意阻止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破坏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
毛主席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工人、贫下中农代表,来自群众,联系群众。他们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有较高的路线斗争觉悟,又由于他们出身于劳动人民,对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意愿,有最深切的了解。他们“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所以,他们最能代表群众。试想,各级领导班子如果不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没有优秀的工人、贫下中农参加,那么领导机构当然就不能与广大群众保持直接的、密切的、经常的联系,就可能逐渐成为脱离群众的官僚机构,就会变修、变质。其实,“台阶论”并不新鲜,不过是孔老二为了“克己复礼”鼓吹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轲宣扬的“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意思是没有爵位的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年轻人不能在地方上做官)的老调重弹而已。这再一次说明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执意要搞复辟倒退,开历史的倒车。
“台阶论”的炮制者一味强调资历,强调辈份,这就篡改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篡改了我们党的干部路线。论资排辈的“台阶论”,只不过是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否定“儿童团”,打击新生力量,排斥工农干部,从组织上向无产阶级进攻的一种手法。“请隐士”,“举逸民”,依靠和重用那些对文化大革命一不满意、二要算账的走资派,极力恢复搞修正主义的老班子,才是“台阶论”的鼓吹者的真正用意所在。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一批批青年干部被吸收到各级领导岗位,给各级领导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革命朝气。老年、中年和青年干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战斗力越来越强。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公司党委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是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四十五个基层单位中,厂级党的领导班子实现老、中、青三结合的占百分之九十三点四。实践证明,凡是老、中、青三结合搞得好的单位,各方面的工作就生气勃勃,年轻的干部迅速成长,“儿童团”挑起了领导工作的重担。老、中、青三结合真是好得很!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否定老、中、青三结合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是极不得人心的。
江苏省海安县南屏公社党委会、革委会的老、中、青干部,在一起研究一九七六年规划。 本报通讯员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