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进共大 回农村 能文能武 江西共大南城分校历届毕业生用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痛击右倾翻案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23
第1版()
专栏:

进共大 回农村 能文能武
江西共大南城分校历届毕业生用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痛击右倾翻案风
据新华社南昌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日电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历届毕业生用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批判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抛出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痛击右倾翻案风。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教导,江西共大南城分校从一九五八年创办以来,在毛主席光辉的《七·三○指示》指引下,继承和发扬抗大的革命传统,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十八年中,共培养了四千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情称赞。上山下乡女知识青年陶火君,在共大南城分校畜牧班毕业后,回到原来插队落户的珀干公社当女猪倌。贫下中农高兴地说:“鱼游千里离不了水,共大毕业生又回到咱生产队,这是只有在毛主席领导下才能出现的新人新事啊!”陶火君豪情满怀地说:“毕业回农村后,三年的实践证明,进共大,大有学头;回农村,大有干头。我决心把青春和整个生命献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事业!”这是对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诬蔑工农兵上大学是“投机取巧”的谬论的响亮回击。
江西共大南城分校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教育学生,许多毕业生回乡后,成为自觉地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一九七二年毕业的学生胡发禄,回到睦安公社北坪生产队后,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勇敢地同旧传统观念作斗争,同资本主义倾向作斗争,同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作斗争。上唐公社棠下大队丁玉俚,一九六二年从共大林业班毕业回乡后,上级有关部门几次要调他去当干部,他都因为要改变家乡“有山不长树”的落后面貌,决心留了下来。十三年来,他坚持利用工余时间,在秃山上试种杉树,已经种了六千多株,从来没有要队里一个工分。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生产大队已在四十多个红壤山丘上造了六百多亩杉树林,办起了林场。一九七四年的毕业生李德合,回到珀干公社临坊大队塅背生产队后,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为了改变本队后进面貌,他同群众一起调查研究,摸清了当地阶级斗争情况,发动群众同阶级敌人斗,同资本主义倾向斗,使这个队进入了先进行列。贫下中农称赞道:“共大毕业的学生能文能武,放到那里都能用得上。”
目前,这些战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共大南城分校毕业生,都利用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积极地投身于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战斗,在斗争中发展新生事物,发展教育革命成果,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力量。去年十月,一九七○年的毕业生李金标,受贫下中农的委托,参加贫宣队,进驻洪门公社中学。他看到教育界刮起一股右倾翻案风,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憋了满肚子的气。不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文章《教育革命的方向不容篡改》发表了,他便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立即把大辩论、大批判搞起来。他为了使教学进一步满足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便向公社党委建议:把公社中学改为公社共大,加强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下,去冬以来,李金标和全校师生一起,学共大南城分校创办的经验,开展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办起小型农、林、牧场,建立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基地,并且实行开门办学。学生们在谈体会时说:“按照毛主席《七·三○指示》的方向走共大的路,我们一定会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