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智从何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27
第3版()
专栏:

智从何来
武培真
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还乡团闯进英嫂家里搜查,英嫂丈夫郑英田因家里藏着一双拥军鞋而惊恐万分、坐立不安,英嫂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敌人走后,英田急问鞋在何处?英嫂坦然地从包小孩的被里取出军鞋。这件事充分显示了普通农村劳动妇女英嫂的聪明才智。
然而,英嫂的聪明才智究竟从何而来?
英嫂的聪明才智,是她在长期对敌斗争的环境中培育和磨练出来的。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这个贫农女儿懂得了要想五湖四海红旗扬、劳动人民得解放,只有靠斗争。所以,解放军来了,她“积极斗老财”,热情搞拥军;还乡团来了,她不惧“火焚家舍,刺刀对胸”,坚持斗争。革命斗争实践,培育了她胆大心细、机智勇敢的性格,使她越斗越敢斗、越斗越会斗。当还乡团火烧红云岗,快要搜索到我军伤员方排长的藏身处时,她急中生智,将孩子拧哭,转移了敌人的视线,为游击队抢救方排长赢得了时间。假如象郑英田起初那样害怕斗争,安于现状,闭门不出,不敢投身到与敌斗争的漩涡中去,又那里会有这种出敌不意的高度的斗争艺术呢?
英嫂敢于斗争,并在斗争中表现出游刃有余的惊人才智,是有其深厚的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的。翻身前,英嫂父母被地主残害,她自己在皮鞭下苦熬岁月。解放军进沂蒙使她重见天日,从此阶级爱憎的种子在她心头生根发芽。当我军战略转移后,在那乌云压城、浊浪排空的日子里,她一腔仇恨,都化作对还乡团刁鬼的横眉冷对;无限热爱,凝聚成对子弟兵方排长的深情厚意。英嫂不仅有朴素的阶级感情,更重要的是她上识字班,接受党的教育。党的教导点点滴滴如春雨滋润了她的心田,开阔了她的眼界。使她身居茅屋,心通战场,有着那坚信“解放军到处里连打胜仗,国民党反动派呆不久长”的必胜信念;有着那“胜利后重建那美好家园”和迎来“新中国遍地春光”的崇高理想。正因如此,她在救护我军伤员的斗争中,才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斗败敌人,保护同志。你看,当英嫂意识到奶汁可以救伤员时,她想到解放军为人民“穿枪林冒弹雨”“英勇奋战”,心情无比激动,因此她不顾“什么羞羞惭惭”,当机立断,挤下乳汁,救醒同志。这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充分说明革命不是自发的行动,正如鲁迅曾经说过的那样:“有真切的见解,才有精明的行为。”从英嫂用乳汁抢救伤员,到她每一个舍己为人的感人举动,每一处革命智慧的闪光,无一不是从她坚定的无产阶级爱憎和崇高的思想境界里生发出来的。
英嫂在抢救伤员、“与敌巧周旋”中所表现的聪明才智并不是什么个人的“天才”,她的智慧是与群众帮助分不开的,是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果。平时,方排长和群众嘱咐她:“敌人诡计多”,“遇事要谨慎”,“遇敌人要沉着随机应变”,她铭记在心;遇危难,她都找赵大爷等众乡亲共同商量。她事事依靠群众,群众也处处帮助她。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她去红云岗给方排长送饭,是张大娘帮她掩护,瞒过敌人耳目;还乡团要火烧红云岗,是小明通风报信,使她心中有了数,及早作出了转移方排长的安排。可以说,英嫂每一次对敌斗争,都得到了群众的密切配合。人民群众是她智慧的宝库,她的聪明才智又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恩格斯说,文艺作品中“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红云岗》里英嫂所表现的聪明才智,实际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我们从剧中看到,正是英嫂和她所代表的广大人民,在还乡团烧杀抢掠的白色恐怖中,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我军伤员方排长,使诡计多端的还乡团头目枉费心机,落得“竹篮打水空忙一场”。多少年来,刘少奇、林彪之流总是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然而《红云岗》中普通农村妇女英嫂战胜貌似强大的还乡团的事实,恰恰是对这种唯心史观的鼓吹者的有力批判,它生动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