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西方舆论大声疾呼:当心养虎贻患! 揭露苏联打着“经济合作”的旗号捞取实惠加紧扩军反对西方 指出西方向苏提供粮食技术和贷款将重蹈慕尼黑政策的覆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3-27
第6版()
专栏:

西方舆论大声疾呼:当心养虎贻患!
揭露苏联打着“经济合作”的旗号捞取实惠加紧扩军反对西方
指出西方向苏提供粮食技术和贷款将重蹈慕尼黑政策的覆辙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讯 新华社记者报道:最近时期,西方舆论已经发现苏联同西方发展“经济合作”是包藏祸心的,日益看清养虎贻患是相当危险的。近年来,克里姆林宫一些头面人物仆仆风尘奔走于西欧各国、美国、日本等国的首都,鼓其如簧之舌,千方百计拉西方同它搞
“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勃列日涅夫并且把继续同西方国家在经济、科学等领域中发展
“长期的”“合作关系”,列入了他在二十五大抛出的所谓“和平与国际合作”的“纲领”。
苏联如此热中于同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究竟为的是什么?用苏联报刊的话说,这既可以为“缓和”提供“可靠的基础”,又可以给苏联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这就暴露了勃列日涅夫之流的险恶用心:政治上利用同西方国家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来制造“缓和”假象,欺骗和麻痹西方国家,分化瓦解西方的“联盟”,并且利用这种日益扩大的经济贸易联系作为影响、干预某些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手段,助长对苏姑息政策的倾向,打击主张认真对待苏联侵略威胁的势力;在经济上则是借此捞取实惠,直接间接利用来自西方的技术力量、资金和物资来减轻苏联的经济困难,更加放手地扩军备战。总之,这是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苏联从西方究竟捞到了哪些经济上的“巨大利益”呢?
第一,捞取了二百亿美元的西方贷款,给由于疯狂扩军备战而严重缺乏资金的苏联经济输了血。这些贷款中有些期限长达十年、二十年,利率低于向西方企业的放款利率。
第二,搞到了苏联梦寐以求的大批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图弥补苏联工业技术落后的战略弱点。据报道,目前,苏联依靠西方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正在兴建的大型工程项目有二百个左右,其中包括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开发和石油化工等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苏联最近还就引进大功率原子能发电站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合作”开发西伯利亚资源加紧同一些西方国家进行谈判。
第三,从西方搞到了大批粮食。苏联不止一次靠西方的粮食应付农业危机,并借此储粮备战。从一九七一年到去年九月,它仅从美国就买到三千六百五十五万吨粮食。
苏联所以能够从西方捞到这些“巨大的物质利益”,是因为它利用了西方国家为减轻经济危机急于扩大出口的需要,特别是利用了西方某些人的幻想,这些人企图通过“经济合作”“软化”苏联,使它因有求于西方而“减少”对西方的威胁。然而,严酷的现实,使西方越来越多的人觉察到:这种“经济合作”并没有“软化”苏联,也没有“套住”苏联,反而有落进莫斯科设下的圈套的危险。
最近,西方不少人指出,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正在变本加厉地扩军备战。苏联去年的实际军费开支占当年国民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超过美国的军费开支近百分之三十。但是苏修领导集团还嫌不够。勃列日涅夫最近在二十五大上叫嚷,苏联“将竭尽全力”使苏联武装力量拥有一切必要的手段。苏联在农业危机深重、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仍然强调要“加强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苏联在二十五大所表明的这种动向,对于幻想苏联“软化”的人们是当头一盆冷水。一家西方刊物直截了当地指出:
“苏联的目标就是要取得英国在十九世纪拥有的那种世界霸权。”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二百亿美元的低利贷款,数千万吨的粮食,加上数百项工程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没有“软化”和“套住”苏联,反而助长了它侵略扩张的气焰,增加了战争的危险。西方舆论界开始对这种危险大声疾呼了。奥地利《欧洲新闻》写道,“西方给俄国的贷款和投资”,“提供了苏联能够用以维持住它疯狂的军备计划”的“物质手段”。英国《金融时报》说,西方向苏联提供的新技术,“远不是有助于和平的事业,而是为了反对西方的”。据美国出版的一本著作说,苏联目前使用的现代化电子装备,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的,都来源于西方。苏联从西方购买了大批商船,从而使它的造船工业能够集中力量制造军舰和潜艇。另据日本报刊报道,西方国家投入了十多亿美元资本和技术帮助苏联兴建世界最大的卡车制造厂——卡马河卡车制造厂,一旦战争爆发这个厂可以转为大批生产坦克。
西德反对党防务政策发言人韦尔纳强调说,西方给苏联的贷款“使俄国有能力为它用来对付西方的军备政策筹集资金”,西方“从技术和财政方面促进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扩充军备,这简直是自杀”。美国参议员伯德说,美国向苏联提供的大批粮食“多次使克里姆林宫摆脱了农业的灾难”;苏联人利用“缓和”得到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他们的分导多弹头导弹的研制缩短了三年到五年”;西方的巨额贷款补助了苏联的经济,“使他们有能力大大加强军备”。
西方舆论还指出,克里姆林宫打着“和平”、“合作”的旗号从西方捞取经济实惠,加强它的战争机器,这一套正是三十年代希特勒的故伎。希特勒当年曾从英、法、美等国借到一百多亿马克,买到大批军火以及数百万吨的废钢和其他战略物资,拚命扩充他的军事实力,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准备。英国保守党议员温斯顿·邱吉尔提醒人们注意“今天再次出现了三十年代的情况”。他说,苏联一心要“把它的统治强加于世界其他地方”;苏联在军备上“花费国家财富的比率同希特勒把人类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所花费的一样多”。因此,他反对向苏联提供粮食、技术和贷款。他说:“我们为什么要为破坏我们自己而出钱呢?”英国历史学家休·特雷弗—罗珀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时,意味深长地写道:“侵略者都是安抚不了的。绥靖政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过。”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报》的社论说,认为“只要我们帮助苏联强大起来它就会对我们不那么残忍,实际上是一种姑息政策,慕尼黑式的姑息政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着正在走希特勒老路的社会帝国主义咄咄逼人的攻势,西方越来越多的人警觉起来了,这种警觉也包括对苏联发展同西方“经济合作”的警觉:不可从经济上养肥对手,贻害自己,不可养虎贻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