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介绍河北省一九四九年选种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08
第5版()
专栏:农业生产

  介绍河北省一九四九年选种工作
李俊
河北省一九四九年的选种工作,在全面农业推广工作的推动下,初步的形成了群众性的运动。根据已有的材料统计,共选优良种籽约为一千三百四十七万斤。估计在一九五○年约能播种四百三十九万亩。根据四九年三十万亩优种作物栽培成绩,按每亩增产原粮原棉平均三十八斤计算,约共能增产一万二千八百八十万斤。数字说明如下表:
种类 选种斤数能播种亩数
谷六、八三一、○○○ 三、三五五、七○○
麦六九八、○○○ 八七、二○○
棉五、○六九、○○○ 八○八、六○○
杂粮 八七五、○○○ 一三八、○○○
总计 一三、四七三、○○○四、三八九、五○○
以上所选的种籽纯度大致都在百分之九十上下。
这个选种运动,一开始就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河北省现在有一个农业推广网,它包括十四个省立农场,八十五个县农场,与将近一千三百个农村技术研究小组。它还吸收了三千多劳动英雄与生产模范。在这整个推广网的集体行动下,带动起一九四九年的热烈选种运动。各地农场从去年春天,就组织了七个斯字棉优种繁殖区,与五十六个县的优良麦种繁殖区。并且在夏秋两收的季节,都由推广队到各处组织群众选种。有很多村,到秋收的时候,建立了选种委员会或小组。比如深县贾家庄,在劳动英雄贾同江的技术研究小组领导下,全村四百二十八户,家家户户都到地里进行“田间选种”。有的还互相到地里参观比庄稼。全村还组织了八十三家互相换地选种。恩县东屯村,有二十一户繁殖“广宗白”小麦。当夏收时,集体选了八千斤麦种。除本村留用,向外村调剂了四千斤。同时,各地农场不断的用训练班、座谈会、巡回展览、实地指导等方式,教育农民,提高了农民选种的科学技术水平。现在一般的农民,都认识了选种是增产的一个主要方法。如宁晋县中曹坑技术研究小组的组长杨洛桂,连着选了三年谷种,他家地里的谷子,没有杂穗或病棵。一样种谷一样粪土,一亩地就能比别人多收二三十斤。他就用这个实际增产成绩,向全村宣传,并指导全村农民的选种技术。现在全村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学会了选种。
在这个选种运动中,已经从实际经验中,打破了农场优种的小圈子。农民与农场干部,共同在农家的庄稼里,发现了很多的优良品种。如夏津县抗涝的“水里站”谷子,深县一亩能收四百斤的“三秋黄”麦茬棒子,正定县一亩(水地)能收五百斤的“胎里黄”谷子,定县早熟的“小春谷”,完县的“小刀把齐谷”等。把农场优种与农民优种密切联系起来。深县农场在去年秋收的时候,选农家优种“竹叶青”及农场优种“华农四号”两种谷,共选了四万三千多斤谷种。清河县马厂大寨两个村,共选农场优种“鱼鳞白”麦种三千四百斤。定县鹿头村一带,由村干部领导群众,共选农家优种“大头黄”谷种三万斤。恩县九区,在去年夏收的时候,组织了十四个村的小麦赛会。群众从参加比赛的五十六个品种里,选出“紫杆白”与“大白芒”两个优良品种。当时就组织群众大量调换麦种。在这些优良品种,不断的从农民的庄稼地里被发现以后,使不少的农场技术干部,深刻的体会到“从群众中来”的至理名言。建立了从实际出发的科学观点。
在大规模选种运动的浪潮里,不但使农民在技术上提高,并且在政治上也获得了进步。从夏秋两收的选种,与春耕种麦两个播种期的种籽调剂中,由于推广工作的深入宣传,逐渐的克服了“好种籽不出村”的保守观点。把河北省南部的“鱼鳞白”与“广宗白”优良麦种,与中部的“华农四号”优良谷种,北部的“冲绳百号”与“农林四号”优良甘薯种,开始有重点的向全省调剂推广。有很多的劳动英雄与生产模范,都自动的拿出他们的优良种籽,向外调剂。并且有的县还有组织的向外县调剂优种。这就使农业技术改良运动,开始走上了“为全国增产计划奋斗”的新道路。
河北省农业厅根据以上的成绩与经验,拟定了五年选种计划。这计划的要求是在五年内把全省谷、麦、棉、玉米、甘薯五种主要作物,全面改换优种,普遍提高产量百分之二十。在五○年就计划选种二千四百一十五万斤。并在这个计划里明确的提出了,农家优种与农场优种并重,扩大与加强全省优良品种推广网的组织领导,有计划的组织优良品种的繁殖与推广工作。这个计划已在一月份全省农业技术会议上胜利的通过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