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民耕作效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08
第5版()
专栏: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耕作效率
陈恒力
我这里所说的提高耕作效率,只就农民现有的技术水平来说,不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问题。提高的方法,是把现有农民中最高的耕作技术水平加以普遍化。我们曾抽查松江省的农业劳动力的现状,根据双城、拉林、阿城、呼兰、五常各一个村的材料,劳动力的比例大致是这样:
劳动力别占全劳动力比例
上等 二五%
普通 六○%
下等 一五%
合计 一○○%
一九四八年度(松江省是比常年产量微低的年度),这几种劳动力在耕种同等面积土地、同等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单位(大垧)生产量的差别:
劳动力别单位平均产量 折合公斤 比差
上等粗粮六石 一、二○○
普通粗粮四石五斗 九○○比上等减三○○公斤
下等粗粮二石五斗 五○○比上等减七○○公斤
比普通减四○○公斤
(以上摘引松江老农座谈会调查材料)
上等劳动力中又有一种特别好的,但占多大比重,还没有材料说明。而特别好劳动力一九四八年的单位生产量举例:
姓名 单位平均产量折合公斤附注
双城黄永德九石三斗一、八六○
呼兰张景和七石二斗一、四四○
平均 一、六五○比上等增四五○公斤
(摘引松江第一届劳模大会调查材料)
一九四八年度,松江特别好劳动力的单位生产量,有的已经超过一九二四年(东北农业单位产量最高的年代)的水平。据伪《兴农部农作物收获量统计资料》记载:东北耕地的单位产量逐年递减,一九二四南北满总平均一垧产量一、七七八公斤(最高),一九四四就降为一、○三○公斤(最低)。如以双城黄永德与一九二四比较,已超过八二公斤。
由此可见,把现有农民中最高的技术水平加以普遍化,则松江的农产量也有希望达到一九二四的水平。但农民劳动力中特别好的、上等的、普通的、下等的单位产量的相差很悬殊。关于各种劳动力的详情,分述如下:
特别劳动力,是经过大半辈子的农作锻炼(一般是在四十至五十岁之间),在长期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养成一种特别惊人的忍耐力,劳动热情永远饱满。他们体验到了庄稼成长与自然季节的一般规律,把庄稼活中的各种细节都吃透了,因而耕作深浅适宜,在旧式技术中使农具、施肥、畜力、人力及天时(旱、涝、平年的变化)的适应程度相当准确。而经营上(运用资本与支配人力等)亦有一套办法。但是他们大多只能“心里懂得”,到时会做,而不能把农事经验总结起来,向科学经营的领域迈进一步。
上等劳动力,无论在技术方面与经营方面都比特别好的差一些。然而他们用心钻研,也摸到了一些农事上的规律,全仗高度的劳动热情以弥补技术及经营经验之不足。在农作技术与自然条件的适应上还缺欠准确性,用庄稼话来说是“不能把劲头都用到节骨眼上”。
普通劳动力的热情并不低,只是不会经营,不熟练旧式耕作技术,有的人是年轻,有的人是粗心大意。终年在地里死卖气力干活,而效果就是不大。没有人实地指点,他们得不到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下等劳动力的情况与上相反。他们往往是“人中的尖子”,有心眼,会耍乖。他们肯把精力用在旁的上面,农业劳动成果特别低下。有的仰仗其他行业做生活来源(打鱼、做小贩,看空子投机取巧………);有的是纯粹懒蛋(宁可不吃也不下力),有的是二流子。
我们了解了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及其现存形态,应当赶快地把现有农民中最高的耕作水平加以普遍化。普遍的提高耕作效率的步骤:一、二年内要求各种劳动力各把技术水平提高一步——上等提高到最好的,普通提高到上等的,下等提高到普通的。逐渐做到普遍向最好的看齐。然后根据进展情况推广与应用新式耕作法。
耕作效率怎样普遍的提高一步呢?除了加强党与政府在农村生产的领导作用,加强劳动互助组织这两个基本环节外,还要:
第一、农业领导部门(尤其是省与县),要把农民中最好的耕作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做为推广与提高一般农民技术的张本。这需要农业科学家、技术工作者、农业领导同志与农业直接生产者的经常密切联系与结合。今天的农业领导,不仅限于做了一般号召,计划,春天布置春耕,秋天布置秋收,到年底统计个生产数目字,就算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我们要彻底懂得农情,彻底懂得农耕中的各种细节,自己并及时向群众学习充实,反过来再去指导农民生产。我们需要从头向农民群众学习。好的农民在长期与自然斗争中,有的具备了成套的“土办法”与“土技术”,有的在某一方面有独到的实际造诣与技术知识。但他们不会规律化,不会提高,或者是零散而没有系统的。如我们切实研究,加以总结,再推广下去,马上会成为战斗的力量。我们总结群众耕作经验和方法成为比较有系统的知识,一方面是提高一般农民技术水平,另方面,农民耕作技术上的非科学成分(比如认为秋翻地不好,墨守成规等),也可以得到批判,把现有的最高技术水平再提高一步。总之,要推广现代科学技术,必先由普遍现有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开始。
第二、用农民的方法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指导农民,使一般农民在耕作效率上得到实际的提高。我们把好的耕作经验和方法总结为知识之后,还要在一般农民中进行教育与指导工作。因为耕作技术的提高,需要经过一般农民的熟悉与训练的过程,不是一般号召所能奏效的。老农告诉我们可行的实际办法:一是农业常识的讲习。利用冬闲(或冬学),以村或屯为单位,定型的或不定型的召开座谈会,使农民互相交换经营与耕作经验。特别好的农民已先由区县总结他们的方法,并教育之使有比较系统化的知识。这时可分担农村讲师。以农民教育农民,容易懂也容易接受。一是农耕实地的指导。农忙时,组织一部分老农分头指导一般农民的耕作。普通劳动力本有劳动热情,就是不得技术要领,一经指点,必然很快地领会,而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是最实际有效的办法。双城黄永德,一九四八、四九两年中把不会生产的组员都教会了耕作,就是一方面平时漫谈,一方面实地指导的结果。这需要一个艰苦的组织与领导工作。不如此,一般农民在耕作技术上不能得到实际的提高,千万人的精力无形中在浪费着(生产效果不大,而一样在费劲)。不如此,施肥、工具、一切经济力量投入农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不如此,一般农民没有学习习惯,不能打下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如果把农民的现有技术水平提高一步,以双城为例,全县耕地面积二十万垧,以一九四八年度的生产量做计算标准,把现有劳动力的水平各提高一步,则一个年增产就达七万○五百吨,详见下表:
劳动力别 提高别 共占面积(垧) 单位平均要 共可增产
求增产(公斤)
上等 特别好 五万四五○ 二二、五○○
普通 上等一二万 三○○ 三六、○○○
下等 普通三万四○○ 一二、○○○
合计 七○、五○○
假定一般农民的技术水平都提高到黄永德的程度,增产的数目显然是更加大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