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群众欢迎的“管天哨兵”——记江苏省宝应县下乡知识青年胡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4-02
第3版()
专栏:

群众欢迎的“管天哨兵”
——记江苏省宝应县下乡知识青年胡骏
胡骏在中学读书时,就对天文发生了兴趣。一九六八年,他从南京到宝应县夏集公社杜巷大队插队后,发现农村仿佛是一座露天工厂:水稻、棉花、小麦等一切农作物,既要适时播种,又要及时收割,错过季节就会影响高产。同时,他又看到:春夏秋冬,寒暑交替,阴晴风雨,制约着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一九七○年九月,他正准备和贫下中农一起到圩田里去收割稻谷,突然一场暴雨,把这金色的地毯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汪洋。他和干部、贫下中农一样,十分痛心。老贫农对他说:“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风,气象台的大范围天气预报,对边远地方来说,往往不准确。如果我们自己办个气象哨,就能防止春天寒潮霜冻造成的水稻烂秧,夏天连绵阴雨造成的小麦霉烂,秋天台风暴雨造成的水稻丰产不丰收,稳产高产就更有把握。”这番话一直在胡骏的脑子里转来转去。他根据贫下中农的需要,大胆地提出了创办气象哨的建议,下决心要当好贫下中农的管天哨兵。
胡骏的建议,得到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支持,县气象站也主动送来气象资料和简便的仪器,并进行业务指导。公社农具厂的工人帮他做了百叶箱。贫下中农更是热情帮忙,有的捉了泥鳅、蚂蝗、小鱼等给他做物象观测使用;有的主动向他介绍自己看天的经验;有的告诉他外地群众看天的方法。就这样,胡骏因陋就简地办起了气象哨。
开始预报天气时,胡骏买了气象学、气候学、物理学、数学等有关科技理论书籍,自己进行钻研。他想,只要学懂了理论,就能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但实际却常常出乎意料之外。一九七一年夏收的一天早晨,生产队长问他当天天气情况,他根据自己的观测和有关资料分析,作出“少云到多云”的预报,于是社员们纷纷到远离村庄的圩田去割麦。当他们走到一半路程时,突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哗哗而来。胡骏也和社员们一样淋得全身湿透。
错报天气,胡骏感到惭愧,又有些着急。想来想去悟不出个道理。这时候,大队老支书对他说:“光靠书本管不了老天,还要多向老农学习,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不要认为他们没文化,他们懂得的比书上写的多呢!”
从此,胡骏下决心当群众的一个小学生。他虚心向老农求教,劳动休息时坐到老农身边讨教看天的方法;雨天、夜晚到老农家里走访,请教如何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五年多来,他把收集到的群众看天经验和谚语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汇编成了《群众天气预报方法》的小册子,同时还绘制了《冷空气活动韵律图》、《大雨、暴雨预报图》、《霉雨期雨日、雨量预报图》和本地雨量、温度的各种曲线图表。一九七三年秋播时,他在自己学习实践的基础上,预报在三麦播种期和苗期将有较长时间的干旱。公社党委根据这一预报,发动群众引水抗旱,适时播种,保证了三麦苗齐苗壮,战胜十几年少见的百日大旱,为夏熟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