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无可奈何的坦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4-23
第6版()
专栏:工农兵论坛

无可奈何的坦率
江苏省南通市国棉二厂工人国际形势研究组
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收场的苏修“二十五大”上,对国内外政策的败绩竭力加以掩饰,而唯独在承认消费品工业落后、消费品匮乏这点上无可奈何地表现出一点难得的坦率。他对“一系列商品不足”直言不讳,并承认消费品生产部门的状况令人“不能满意”,“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一系列生产单位未能达到计划指标”。他还供认,消费品的质量低劣,品种稀少,“许多种纺织品、缝纫品、服饰、日用设备”的情况“大致如此”。这一切,无疑承认了苏修的消费品生产不足,情况十分严重。
必须指出,勃列日涅夫的这种坦率是极其有限的。苏联消费品的实际情况,比他承认的要糟得多。在刚刚结束的所谓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许多与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消费品实际产量均未达到计划指标。由于农业连年歉收,食品、肉类和奶类的供应也更加紧张,近来苏联竟有十一个州的农村地区面包供应都发生脱销现象。苏联消费品质量的低劣更是使人吃惊。据苏修报刊透露,苏联一九七四年生产的全部鞋类中,获得优质标记的产品仅占百分之零点六,服装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在苏联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是人民需要的消费品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某些商品因质量太差无人问津。当然,莫斯科市场上出现“兴旺”景象的时候也是有的,在苏修召开“二十五大”前后的那几天,为了摆摆门面,在闹市区的几家商店柜台里摆出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火鸡、南斯拉夫的塑料提包、捷克斯洛伐克的玻璃制品、匈牙利的服装,自然也少不了从西方国家抢购来的黄油、肉类、砂糖……。据统计,苏修进口的消费品,占全部进口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这就是说,勃列日涅夫是在用人家的消费品给自己装潢门面,日子实在难过!
勃列日涅夫在不得不承认消费品的糟糕状况之后,对其原因作了有气无力的辩解,说什么是由于“还没有学会在保证重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加速发展”消费品工业。这纯粹是胡说八道。消费品匮乏难道是“学会”还是“没有学会”的方法问题吗?显然不是。苏联重工业特别是军火工业恶性膨胀,轻工业、食品工业发展缓慢,这完全是由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制度所决定的。长期以来,苏修为了争霸世界,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扩军备战,疯狂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这是苏联的消费品缺乏的重要原因。事情很清楚,苏修军火工业的发展就是靠牺牲轻工业,靠牺牲人民的利益来实现的。所谓“没有学会”安排重工业和消费品工业之间的关系,不过是用以推卸罪责的一种遁词。
消费品的大量缺乏和质量低劣,必然引起苏联人民的不满和反对。这不能不使勃列日涅夫之流坐卧不安。他又是责怪计划部门,又是训斥经济机关,还许诺在所谓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加速发展”消费品生产,装出一副关心人民福利的伪善样子。可是,狐狸的尾巴毕竟是藏不住的。就在“二十五大”的报告中,他哀叹消费品的匮乏“降低了对劳动进行物质刺激的可能性”,一语泄露了天机。原来,在勃列日涅夫这一伙人的眼里,消费品无非是“刺激”劳动的一种诱饵。他们向人民提供一点消费品,目的是要苏联人民乖乖地为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卖命出力,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勃列日涅夫之流高喊“增加消费品产量”、“提高人民福利”的真实用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