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从赵平的斧子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4-27
第4版()
专栏:

从赵平的斧子想到的
沈鸿鑫
看过影片《战船台》的人,不会忘记“夺斧”和“说斧”的动人情景。由于反革命分子董逸文的破坏,“东方号”分段不能合龙,出现了船台下沉的险情。这时厂革委会主任赵平拿着斧子,命令砍缆下水,要把“东方号”半截子推进黄浦江中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万吨轮总指挥、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干部雷海生和广大工人群众夺下了这把斧子。这个情节,可以使我们更深地理解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赵平气势汹汹地把斧子砍向“东方号”,这一斧究竟砍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一个“东方号”吗?不是!正如雷海生尖锐指出的:“这不是对我一个人,是冲着文化大革命来的”,“想逼着我们半途而废,好给文化大革命抹黑!”赵平的斧子砍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战船台》的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初我国造船工业大打翻身仗的火红岁月。当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党的九大又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总结。但是围绕着肯定还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争并没有止息。资产阶级的反动技术权威、策划叛国投敌分子温伯年被打倒了,但人还在,心不死。他一方面妄想蒙混过关,一方面暗中为董逸文出谋划策,破坏“东方号”的建造工作。董逸文是个新生的反革命分子,由于文化大革命中逮捕了他的父亲,粉碎了他爬上资产阶级精神贵族宝座的美梦,因此对文化大革命刻骨仇恨,千方百计要破坏。厂革委会主任赵平是文化大革命中“烧出来”的,但没有“烧透”的干部。他对文化大革命有怨气,有抵触。群众对他执行修正主义路线错误的批判,实际上是“烧”掉他身上资产阶级毒菌的大好事,但他却耿耿于怀。因此对文化大革命这也不满意,那也不顺心,总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反对群众运动,说什么“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初期,不要再搞那一套了”,“搞这么大工程大轰大嗡是不行的”;对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不顺眼:什么“现在干部难当啊,说话没人听,群众什么都有意见”,“这些小青年真难弄”;他对新干部看不惯:什么“你作为新干部,不要在群众中制造麻烦”等等。他的矛头都是指向文化大革命的,指向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革命新生事物的。因为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粉碎了刘少奇在造船战线上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正是毛主席关于建立海上铁路的号召,点燃了工人群众大打造船翻身仗的熊熊烈火;正是革命的群众运动,才出现了小船台造万吨轮这一惊人壮举。因此围绕着“东方号”建造过程中的斗争,其焦点就在于肯定还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赵平这一斧要砍的不单纯是一艘“东方号”,而是要砍掉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砍掉工人阶级大打造船工业翻身仗的志气,砍掉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从赵平的斧子,不禁使人联想起刮右倾翻案风的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他曾经发誓“永不翻案”,可是重新工作不久,他却要大砍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效法孔老二搞“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虽然影片中赵平与邓小平的性质不同,但看《战船台》,想现实斗争,使我们认识到:每一次大的革命之后,必然会伴随着出现一场肯定还是否定这次革命的斗争。“革命的谁胜谁负,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解决。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赵平要砍下的斧子,可以从反面启发我们要随时准备反复辟、反倒退。
回顾影片中写的斧子的历史,也颇发人深思。这把斧子,解放前工人群众用它与帝国主义、反动派斗争过,解放后又用它为我国建造第一批快艇。在不平凡的年月里,又粉碎了苏修叛徒集团的封锁破坏。但是正当要把造船工业搞上去的时候,在刘少奇一伙的支持下,走资派硬从工人手里夺走了这把斧子,他们鼓吹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不准工人造大船。是文化大革命才使这把斧子回到工人手里。可是正当工人群众高举着它大打翻身仗的时候,赵平又要从工人手里夺走它。请看,斧子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就成为与帝修反斗争,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武器;但它一旦落到走资派手里,就成为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砍掉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工具。赵平这一斧,难道不正是代表了温伯年、董逸文之流的利益,代表了资产阶级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的利益吗?雷海生与赵平的矛盾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决不允许否定文化大革命,雷海生和广大工人群众是懂得这一点的。赵平这一斧,终于没有砍成,这是雷海生和广大工人群众一起同他斗争的结果。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