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阅读
  • 0回复

“儿童团”登上飞行指挥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04
第4版()
专栏:

“儿童团”登上飞行指挥台
初春的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在人民解放军空军某机场上,洋溢着狠狠回击右倾翻案风,猛促战备训练的战斗气氛。只见一位青年指挥员,以铿锵有力的声音下达起飞的命令。顿时,飞机发动机如劈雷轰鸣,一架架银光闪亮的雄鹰风驰电掣一般地飞向蓝天。
这位青年指挥员,就是空军某部副团长马晓天。他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飞行指挥员之一。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是“飞行指挥台上的‘儿童团’”。
壮志凌云
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马晓天被选拔为人民空军的飞行学员。紧张的部队生活,使他感到有些不适应。怎样才能为祖国站好岗呢?
一个星期天,马晓天和战友们来到劳动模范、煤矿老工人宗爱臣的家里,登门向他学习。宗爱臣热情向马晓天和他的战友们介绍文化大革命前后煤矿的巨大变化,并且深情地说:“你们飞翔在祖国的高空,保卫祖国;我们战斗在八百米地下,建设祖国。岗位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老矿工的亲切谈话,给马晓天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他掂到了手中这副驾驶杆的分量,深深懂得要接好革命的班,必须文能批修,武能歼敌。他更加刻苦地学习革命理论,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战斗打响了,马晓天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带头批判邓小平抛出的“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
四月七日晚,马晓天收听了中共中央两个决议和粉碎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暴乱的消息,连夜赶写了革命大批判稿。第二天,他带头在师、团召开的声讨邓小平和一小撮反革命分子罪行的大会上作了批判。干部、战士听了马晓天的发言,一致反映:“马副团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是我们的好带头人。”
勇挑重担
一九七四年二月,上级党委根据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提拔不满二十五岁的马晓天为副团长。
命令公布后,同志们热情鼓励他,努力支持他的工作。马晓天的心情十分激动。他想起了毛主席对革命青年所寄予的期望:“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决心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祖国人民的委托,勇挑革命重担。
一个晴朗的飞行日,马晓天满怀信心地第一次登上飞行指挥台。他坐在董团长的身旁,透过明亮的玻璃,清晰地看到起飞线上:飞行员们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机务人员认真负责地作好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检查;一架架银光闪亮的战鹰,排成威严雄壮的队形,展翅欲飞。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马晓天深深感到:话筒虽小千斤重,它紧紧联系着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征得董团长的同意,命令飞机起飞。在紧张的飞行指挥中,马晓天感到注意力有些分配不过来。飞行一结束,董团长便鼓励他说:“不要紧,初次上阵是会有困难的。但只要勇于实践,掌握规律,做到胸中有数,那就能够打主动仗。”马晓天紧握着拳头,坚定有力地说:“团长,你说得对!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什么‘天才论’、‘天命观’、‘脑袋瓜特别灵’,全是骗人的鬼话。我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努力争取当一个合格的飞行指挥员。”
当天晚上,同志们都看电影去了,营区一片宁静。马晓天独自在屋子里回忆着白天在飞行指挥台上的情景,反复琢磨着董团长热忱的谈话,心想怎样才能做到胸中有数呢?他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的教导,决心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此,他更加虚心向同志们学习,认真了解每个飞行人员的特点,熟悉机场气候等各种飞行条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了指挥能力。
去年十月,团长外出执行任务,由马晓天负责全团的军事工作。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军事工作,紧紧依靠团党委的集体领导,和群众一起战斗,出色地完成了团党委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扬。
普通一兵
马晓天走上团的领导岗位以后,牢记毛主席关于“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教导,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同志们称赞他是“和飞行员划等号的副团长”。
去年秋天,正当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破坏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反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时候,马晓天更加刻苦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自觉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他对自己提出了三破三立的要求:破等级观念,立普通一兵的思想;破特权思想,立甘当“社会公仆”的精神;破骄傲自满思想,立谦虚谨慎的作风。
担任副团长以后,马晓天和飞行员们仍然住在一起,和他们经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互帮互学,研究飞行中的难点,制订提高训练质量的措施。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共同提高。
一个星期天午饭后,马晓天路过三大队门口,看到黑板上写着:“午睡起来,到厕所后边积肥。”马晓天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午休后,他立刻拿起铁锨,跑到厕所后边,和大家一起干起来。
马晓天就是这样,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之中。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他和千百万个革命事业接班人一样,正迎着阶级斗争的风浪,茁壮成长。他的事迹,对邓小平反对老、中、青三结合,诬蔑年青干部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谬论,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本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