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3阅读
  • 0回复

我为批修学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06
第2版()
专栏:文化大革命好

我为批修学理论
江苏省东台县时堰公社江南大队党支部书记 孙迎芳
十年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我们这个水乡村庄也沸腾起来了。
那时我十九岁,刚担任副大队长。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怀着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满腔仇恨,投入这场伟大斗争。
在庄东,群众纷纷贴出大字报,批判的矛头直指刘少奇。可我识字少,看不懂,非常焦急。
在庄西,群众在批判会上,摆事实,讲道理,把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得体无完肤。可我缺理论,批不深,心里很不安。
一九六七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公社召开批判大会。我上台批判刘少奇推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罪行。我是贫农的女儿,老人们经常对我诉说旧社会的苦。我在红旗下长大,我知道新社会的甜。我从新旧社会对比,讲到单干这座“独木桥”和人民公社这条金光大道。我摆出大量事实,可是,对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反动实质,我没法从理论上批深批透。
批判会结束了,我觉得没有完成贫下中农的委托。这天夜里,我好久睡不着觉,想了很多很多。
这几年,群众选我当了干部,我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搞好,并且带头劳动。党组织表扬,贫下中农夸奖,说我是棵好苗子。我也以为只要这样干下去,也就满可以了。参加了今天的批判会,我才认识到形势发展了,战场摆到人们头脑里来了,这是不动刀枪的战斗呀!批判修正主义,干社会主义,光发狠不成,还必须掌握革命理论。
从这以后,我下决心要“攻克文化关,攀登理论山”。翻开毛主席著作,遇到好多生字。可我不怕,东请人教,西请人帮,走在路上念,睡在床上念,劳动休息的时候,心里也念。
亲人疼我:“看你饭吃不下,觉睡不好,可不能把身体搞坏了。”
阶级敌人讥笑我:“八十岁学吹鼓手,学上也吹不动。”
“登山还能没困难?战胜困难就是胜利!”党组织这样鼓励,贫下中农这样支持,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无穷的力量。我进一步下了决心:“难关再难也要攻,高峰再高也要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学习《哥达纲领批判》,头一句就碰到了难题。“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马克思指出,这是机会主义的观点,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应该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呀!粮食是我们农民种的,布是工人老大哥织的,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为什么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呢?
我又到学校去请教,一位老师帮我作了解释。可我觉得还是没有把问题搞清楚。怎么办呢?在这困难时候,我又想起毛主席的教导,“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决心向贫下中农去请教。
老贫农祝广寿用旧社会的苦,讲述劳动成果问题。他说:“在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做长工、打短工,一年忙到头,只剩下两个空拳头,可养肥了地主富农哈巴狗。”老大爷这一席话,很开了我的窍,使我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离开阶级分析的方法。我又反复学习《哥达纲领批判》和《共产党宣言》,逐步看清了拉萨尔的反动观点,是掩盖了几千年来阶级社会中丧失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遭受剥削这个要害。它空谈“劳动”,避而不提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奴隶、农民、工人只能为他人做奴隶这个前提。这是背弃阶级分析、回避阶级矛盾、掩盖阶级剥削、抹煞阶级斗争的说法,是机会主义谬论。这时候,我才比较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一光辉论述。
学习理论,贵在坚持。八年过去了,我先后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读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开始研究儒法斗争史,读了一些法家的著作,写了一些学习笔记和批判文章。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从开始学习理论的第一天起,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
一九七一年春天,我被选为我们大队党支部书记。有一件事,我一直在想:怎样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改变第四生产队的后进面貌?
我们大队共有六个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的革命、生产长期处于后进状态。根子在那里呢?生产队干部反映,地势低,土质瘦,生产条件差。大队干部说,四队的干部不听话,走不到路上。这真是四队后进的根本原因吗?我反复学习马列和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地势低,土质差,或者说干部不听话,都不是四队后进的真正原因,必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解决四队的问题。“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我们党支部同四队的干部、社员一起,认真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很快摸清了四队后进的根本原因,是一小撮阶级敌人煽动宗族情绪,破坏革命团结,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我们发动群众,彻底揭开阶级斗争的盖子,家家户户,一片欢腾,革命、生产急转直上,第四生产队的面貌迅速改变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来,我们大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觉得意义最深远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大普及。我们开始学会自觉地按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办事,什么问题就都容易解决了。现在,我们大队六个生产队,都办起了政治夜校,形成了一支八十七人的贫下中农理论队伍。这支队伍在批判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邓小平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发挥了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和拥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