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最有生命力的种子——来自毛家山的报告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06
第2版()
专栏:文化大革命好

最有生命力的种子
——来自毛家山的报告之三
中南海的葵花子,革命的良种,毛主席亲手把你育成,红卫兵把你带上毛家山。你迎着风雨生,沐浴着阳光长,你充满无限的生命力。
葵花向着太阳开放,毛家山知识青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九七○年十二月,知识青年小张应征入伍了。临行前,他把行李留在毛家山,并拿出劳动积蓄的八十元钱交给队长,说:“毛家山就是我的家。这笔款请队里买些果树苗,栽在毛家山,让它和我们一样在这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八十元钱,数量不算多,但它饱含着革命青年对山区、对贫下中农的深厚感情。老队长握着小张的手,心如波涛激荡。毛主席啊,您老人家送来的知识青年,可真是咱贫下中农的好后代呀!知识青年宋春元,招工不去,上大学不去,调干不去……。他说:“别的工作需要我,改变毛家山的后进面貌更需要我,我的战斗岗位永远在毛家山。”
八年,战斗的八年,毛家山的知识青年象中南海的葵花种子一样,根已深深扎在毛家山塬。这中间有多少严峻的考验啊!旧大学毕业生、原天津市湾兜中学青年教师郝广杰三上毛家山的路,就是一条充满斗争的路。郝广杰出生在贫农家庭,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了十几年书,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害得他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更不懂得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他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光辉道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了,象光芒万丈的灯塔,把知识青年前进的道路照亮。“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到农村把青春炼得火一样红!”郝广杰立即同红卫兵小将写出了《扎根农村,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决心书,经领导批准,他作为护送教师,同三十名小将一起,徒步两千余里,上了毛家山。
一天,湾兜中学打来电话又拍来电报,要他立即返校参加整党建党运动。这消息很快传遍毛家山。老贫农李大爷把郝广杰叫到家里,第一句话就问:“老郝,听说你要走了,还回来不?”老人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语重心长地说:“说实在的,真舍不得让你走。咱贫下中农要跟毛主席奔社会主义,咱这小山沟的面貌要改变,你知道多需要有文化的人啊!”说着,老人打开箱子,拿出一双准备好的土布鞋:“穿上吧,穿上这鞋,想着咱贫下中农。”郝广杰双手接过这双鞋,掂一掂,觉得分量有“千斤重”,看一看,热流暖心窝。他眼含热泪,说:“李大爷,我穿着这双鞋,一定要回毛家山。”
郝广杰要走了,贫下中农、红卫兵战友挤满了窑洞。毛大爷把儿子给自己买的点心送来了,郑大爷送来了核桃、红枣……知识青年小王把一个日记本放到他手里,第一页上写着:“郝老师,你可要回来啊,贫下中农在盼着你,你的战友在等着你,毛家山需要你呀!……”这挚情,深似海;这厚意,高如山。他穿上李大爷送的土布鞋出发了。
回到天津以后,湾兜中学领导考虑郝广杰已经完成了护送知识青年的任务,准备交给他一项新的工作。郝广杰想起毛家山的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战友的期望,再次提出申请:重返毛家山干革命。这时,冷嘲热讽一齐向他扑来。有的朋友也劝他:“下去容易,回来难,将来后悔晚矣!”他坚定地回答:“舒舒服服干不了革命,共产党人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永不回头。”在他多次要求下,领导批准他再回毛家山锻炼一年。他第二次上了毛家山。
郝广杰穿着李大爷送的土布鞋,正同贫下中农、知识青年战友一起改天换地的时候,忽然接到在城里工作的未婚妻的来信。来信要他回城工作,否则就“各走其路”。是回城,还是在毛家山扎根落户?在这场新的考验面前,郝广杰翻开《共产党宣言》。他再一次学习革命导师的教导,又拿出珍藏的从中南海带来的葵花种子,心中涌起激情的波澜。毛主席啊,是您老人家指引我们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金光大道。遵照您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我们在毛家山粉碎了阶级敌人的挑拨离间,同贫下中农的关系更密切了;敌人的恫吓和拉拢腐蚀都被击退,我们在毛家山上脚跟站得更稳了;旧的传统观念同样动摇不了我坚持乡村干革命的决心。共产党员要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永远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他心胸更开阔,眼睛更明亮,又拿起镢头同贫下中农一起去修田整堰,迎风斗雪。一年的劳动锻炼时间结束了,他回天津多次向领导申请,要求在毛家山长期安家落户。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豪情满怀地第三次上了毛家山。
在几年的劳动、斗争中,郝广杰受到很大的锻炼。贫下中农齐声夸他是“毛家山的好社员”,“咱们家里的一口人”。
毛家山新的党支部成立了,郝广杰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大队的贫下中农、知识青年,经过一次又一次斗争,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毛家山的落后面貌正在大变。
如今,郝广杰已和当地一位小学女教师结了婚,把家安在毛家山上。他们生了一个女娃,起名“爱山”。他说:“不仅我要永远在毛家山和贫下中农共同战斗,也叫我的孩子从小热爱山区,长大扎根山区,建设山区,做革命的种子,接好革命的班。”他的话,表达了广大革命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坚强决心。
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汇成巨大的革命洪流,象长江奔腾不息,象黄河洪峰连涌,任何人改变不了,任何人阻挡不住。毛家山上青松翠绿,葵花向阳,渠水激荡;红卫兵火红的战旗,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金辉。她告诉人们:斗争没有完,斗争在继续,一代新人在斗争中成长。
本报工农兵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