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粗与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09
第3版()
专栏:

粗与细
吴欢章
在革命现代京剧《审椅子》里,生产队长丁秀芹同反动地主分子黄三槐进行了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在斗争中,黄三槐散布迷雾,以假乱真,耍尽花招,妄图蒙混过关。民兵王德全粗心大意,往往被敌人假象所迷惑,屡次上当;而丁秀芹精细锐敏,一再戳穿敌人的伪装,终于从椅垫中查出黄三槐隐藏的变天帐,彻底粉碎了他梦想配合蒋匪窜犯大陆进行反攻倒算的阴谋。王德全的“粗”与丁秀芹的“细”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丁秀芹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精细锐敏和对敌人穷追不舍的英雄性格。
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黄三槐使用的一个伎俩是伪装老实,嫁祸于人。椅子本是黄三槐从生产队会场(原黄家祠堂)里偷出来的,可是富裕中农沈家昌却因贪小便宜顺手牵羊把它带回家中。此事被发觉后,黄三槐便借机诬赖栽赃,转移斗争目标。王德全“粗”就“粗”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分不清敌我。但他并不是毫无阶级斗争观念,他起初深夜巡逻发现黄三槐时,也不相信老地主佯言黑夜出村是因为“加强战备人人有份”的鬼话,可是黄三槐的赌咒发誓、慷慨陈词却使他难辨真假,对沈家昌的顺手牵羊、贪小爱财,他有深刻印象,因此就简单化地处理问题,放过黄三槐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沈家昌身上,以致屡上敌人圈套。而丁秀芹“细”就“细”在她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分析复杂的情况。一方面,她深知“无风不起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为黄三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另一方面,她一丝不苟地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她根据特殊情况,采用了“审”椅“察”人的迂回战术,从一拍椅背,沈家昌无动于衷,黄三槐惶然而起的两种不同反应中看出黄三槐与椅子的关系更为密切,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黄三槐身上,终于揭开了椅子的秘密。这就有力地表明:只有象丁秀芹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才能在各种矛盾错综交织、纷至沓来之际,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斗争的主攻方向,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
在这场复杂的斗争中,黄三槐使用的另一个伎俩,便是化大为小,金蝉脱壳。他面对丁秀芹的凌厉攻势,节节败退,狐狸尾巴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在此形势之下,他千方百计把偷椅子说成是“为恋旧物”的偶犯过失,竭力用这种障眼法来掩饰自己妄想复辟变天的罪行。究竟能不能识破敌人这种狡猾的反革命策略?对丁秀芹和王德全的阶级斗争觉悟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丁秀芹“细”就“细”在坚持用政治观点观察问题,能透过敌人的假象抓住敌人的反动本质。她把蒋匪妄图窜犯大陆的政治形势同眼前的斗争联系起来思考,认识到“此时,此地,此事,此物,并非是偶然现象”,因而“剥茧抽丝”,终于查清了地主偷椅子的“背后文章”。而王德全没能从政治上来观察事物,在敌我斗争中忘记了复辟与反复辟这个大事,认为解开了谁是偷椅人的疑团就算完事,差点使这场反复辟斗争半途而废。这又是他“粗”的一个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六○页)。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十分复杂,不首先从政治上看问题,丢掉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大事,就会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迷失方向。只有象丁秀芹那样,时刻不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心明眼亮,任何妖魔鬼怪也逃不过去。
《审椅子》通过丁秀芹的“细”同王德全的“粗”的对比,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现实中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而且鲜明地揭示了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可以看出,《审椅子》在运用对比这一艺术手段时,既对比得鲜明,又对比得深刻,充分说明艺术的对比运用得好,可以成为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思想的有力手段。这对于其他形式的文艺创作也是有启发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