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新沙皇的“拉平论”——苏修掠夺、剥削和控制“经互会”成员国的又一花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18
第5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新沙皇的“拉平论”
——苏修掠夺、剥削和控制“经互会”成员国的又一花招
最近以来,苏联报刊不断鼓吹说,把“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拉平”是“历史的必然性”,是“一个总目标”。勃列日涅夫在不久前收场的苏修二十五大上也声称,苏联与其它“经互会”成员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因素越来越多,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拉平”。
新沙皇宣扬的把几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拉平”的观点,是布哈林臭名昭著的“均衡论”的翻版,和赫鲁晓夫的“对对表”的谬论如出一辙。勃列日涅夫集团的“拉平论”,在理论上承袭和发挥了他们的修正主义前辈的论点,在行动上更为露骨而凶残。所谓“拉平”就是要把“经互会”成员国中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的设备、资金、劳力以及它们和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主权、资源等“拉”过来。总之,是要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掠夺、剥削和控制。
苏联报刊宣称:“拉平”的“办法是加速落后地区和部门的工业化”。众所周知,苏联尽管是一个社会帝国主义的超级大国,但有不少工业部门和相当广阔地区(例如西伯利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因此,近年来,苏联在“拉平”名义下,迫使一些工业基础较好的东欧国家源源不断地把劳动力、物资、资金送入苏联境内,替苏联修建大型联合企业,开发资源,建立和扩大原料、燃料基地,以加速苏联落后地区和部门的工业化。
例如一九七二年,苏联迫使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和波兰等国签订一项“共同投资”的协定,以便在苏联西伯利亚建设乌斯特伊利姆斯克纸浆联合企业。
这些国家在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期间,必须向苏联提供三亿多卢布的资金、机器设备和其它材料。一九七三年,苏联又要东欧国家在苏联南乌拉尔建设基耶姆巴耶夫斯克石棉联合企业。东欧国家在企业建设期间,必须向苏联提供价值一亿卢布的建筑机械、各种设备、材料和消费品。目前正在修建的奥伦堡天然气管道是苏联迫使东欧成员国在苏联境内搞的一项最大工程。据苏联报刊报道,这条长达二千七百五十公里的管道要保加利亚、匈牙利、东德、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五国分段包干,每个国家要承担五百至六百公里的管道和三至五座压气站的修建任务。这项工程的完成,需要东欧五国派出二万多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并投放大量资金。苏联还要东欧国家在苏联爱沙尼亚金吉谢普修建磷矿,在卡拉塔乌修建黄磷矿等等。
苏联报刊承认,这类项目共达三十余项,绝大多数都在苏联境内。
若干年来,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苏联境内搞基建项目,对这些国家进行残酷的盘剥,给这些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连苏联报刊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苏联《劳动报》一九七五年九月的一篇文章说:“预计今年就要拨出五亿多卢布的投资用于在苏联境内共同建设的一体化项目,这笔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将靠经互会有关成员国专用投资贷款来构成。”
苏联计委主席供认:“完全依靠一些经互会成员国建筑机构的人力物力在苏联境内兴建一系列项目,在对外经济联系的实践中是第一次。”昔日老牌的帝国主义,往往通过直接投资在别国建工厂,开矿山以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源和剥削其劳动力。如今,新沙皇除了袭用这套办法外,还在“拉平”、“国际分工”、“一体化”的幌子下,迫使它的“盟国”出入,出钱,提供设备,在苏联境内为它开发资源,兴建工厂。这不但显示社会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虚弱本质,也说明它比老牌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更贪婪,更狡猾。
与此同时,苏联报刊还制造舆论说,一般国家,尤其是小国,要独立发展一些新的工业部门既“不必要”,也“不可能”,而“发展民族经济最合适的道路就是巩固和完善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扩大和加深国际分工”。这番议论的中心意思是:不准小国“独立发展”工业,必须依赖苏联的“合作”和“分工”。就在这种借口下,新沙皇把蒙古的经济完全置于它的掌握之中。据苏联驻蒙古大使馆经济参赞在今年一月一日的一篇文章承认:苏联有十四个部同蒙古相应的部“建立了直接联系”,“大多数部门向蒙古派出了全权代表”,这些“全权代表”参与“制定年度计划”,“派遣苏联专家”,“管理生产”,“制定措施”。蒙古的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如电力、采煤等都掌握在苏联“全权代表”和“专家”手中。在蒙古的进口中,从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拖拉机、农牧业机械、燃料占百分之百,人民日用品占百分之七十。苏联在蒙古投资开矿,完全是按照苏联的需要来安排的,不仅绝大部分产品归苏联所有,而且企业的“总经理”也由莫斯科委派。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苏联决不是把自己的经济向“落后地区”和“落后工业”“拉平”,而只是在“拉平”幌子下对经济不发达国家加强掠夺与控制而已!
苏联这种损人利己的所谓“拉平”,不断激起了“经互会”其它成员国的强烈不满和抵制。在这些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从自己的经历中痛苦地体验到,苏联领导集团每一次打出“一体化”、“分工”、“合作”、“拉平”之类的招牌,就意味着要从他们身上剥一层皮,刮一层油。然而,剥削愈多,掠夺愈凶,控制愈严,就只能更加擦亮“经互会”其它成员国人民的眼睛,激发他们对新沙皇更强烈的义愤与反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