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自力更生种水稻——访加纳阿菲费水稻产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20
第5版()
专栏:加纳通讯

自力更生种水稻
——访加纳阿菲费水稻产地
今年三月初,正值加纳的旱季,我们从加纳首都阿克拉东行,到沃尔特地区阿菲费水稻产地访问。汽车穿行在富有非洲热带草原风光的阿克拉平原上,只见公路两侧尚待开发的辽阔原野上覆盖着丛生的荒草和稀疏的树木。可是,当我们到达离首都一百六十公里的阿菲费时,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广阔的大地披上了新装,生意盎然:平川上是一片青翠碧绿的稻田;远处是拖拉机在翻地;田间水渠流水淙淙,滋润着茁壮生长的禾苗;男女农民忙碌地在稻田里中耕除草,准备迎接又一个丰收年。
位于加纳东南部的阿菲费,远近有十来个村子,约一千户农民。长期以来,他们靠种植旱粮作物木薯和热带香蕉过活。这里虽然土质肥沃,全年气温适于水稻生长,但是水源少,旱季灌溉有困难。
在阿昌庞主席领导的加纳政府一九七二年发动全国性的“自己养活自己运动”后,定居在阿菲费的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在政府支持和一九七三年十月来到这里的中国农业技术组合作下,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五年,阿菲费的稻谷总产量由二十一万斤增加到七十二万斤,水稻播种面积由五百零四亩增加到一千五百八十四亩,种植水稻的农户由三十一户增加到二百零二户。
一九七四年雨季,这里的降雨量比往常少,四百多亩稻田由于缺水,田地干裂,秧苗枯黄。这时,阿菲费农民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一道,披荆斩棘,钻进荒草丛,踏着烂泥沼,寻找水源,终于发现可以把附近贝利克帕河的水引进稻田。开渠引水、抗旱保苗的突击战斗开始后,远近村民纷纷赶来参加义务劳动。一条五百多米长的引水渠很快完工了,河水顺着渠道流入稻田。农民们看到受旱的禾苗返青了,个个欢欣鼓舞。他们还利用这条水渠扩大了灌溉面积。结果,这年阿菲费的稻谷总产量比前一年还增加了八万斤。更重要的是,这条水渠的建成使当地农民体验到兴修小型水利的优越性,加强了自力更生发展水稻生产的信心。
贝利克帕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雨季水涨,旱季干涸。要保证旱季灌溉,就要把雨季涨水时的大量河水蓄存起来。一九七五年二月,在加、中两国技术人员帮助指导下,阿菲费农民进一步兴修水利。当时正值旱季,骄阳似火。他们顶烈日,冒酷暑,奋战两个多月,建成一座蓄水三十七万立方米的平塘,加高防洪堤八百米,修排灌渠二千三百米。他们就地取材,用几根活动木桩代替金属闸门。这些小型水利工程为当年开荒造田、扩大种植面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开荒造田战斗中,阿菲费的农民改变了过去单纯等待机耕的习惯,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大大加快了垦荒的进度。一百四十多个农民用砍刀和锄头,砍树除草,挖渠筑埂,由政府提供的三台拖拉机翻地平田。仅在七十五天内,就造田七百五十亩,比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三年四年开荒总面积多一倍以上,而且抢在雨季前播种完毕,然后分给农民经营。这年的水稻总产量达到当地种植水稻以来的最高水平。
丰收喜讯传来,大大鼓舞了农民自力更生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要求学种水稻的农民越来越多。去年八月,阿佐蒂村向政府申请种稻的二十八户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开荒种田,全凭双手使用小农具,苦干两个半月,造田八十四亩。插秧完毕后,他们又自己凑钱买水泥,铺了一块晒谷坪。辛勤的劳动换取到丰硕的果实:这一季平均亩产六百六十斤,其中有四十五亩达到亩产八百四十斤。
当我们参观这二十八户农民的高产田时,看到收割完毕的稻田里放着一张张木制大方桶,这是打谷用的,他们说,用这种工具打谷不一定需要全劳力,一到谷穗黄熟,男女老少一齐参加打谷,人手多,进度快。此外,村里的人还就地取材,制作了许多铁制、木制的小农具,成本低廉,简易适用。有些农民还向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学会了用牛犁田。我们来到德克波亚村一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落,看到椰林掩映下的住房大多翻盖一新,昔日的茅棚土屋已换成砖墙铁皮屋顶的新房。两年来,由于种植水稻的收益,这些农户的生活条件都有了改善。我们还了解到:另一个村子的三十多户农民,去年每户平均收获干谷二千六百斤,收入随之增加,很多家添置了农具和家具。
陪同参观的一位加纳农业官员告诉我们:当地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种水稻,目前还有几百户人家要求安置在这里。在田边交谈中,一位中年农民达乌苏说,自从他放弃做小买卖,来到农村学会种水稻后,家里的生活情况有了改善。加纳农民勤劳勇敢,为增产粮食作出的努力,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我们衷心祝愿加纳人民在自力更生的大道上不断胜利前进。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