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红日高照五指山——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大革命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21
第4版()
专栏:

红日高照五指山
——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大革命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点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十年来,海南岛的五指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刀耕火种的千山万壑,今天是“层层梯田翻金浪,漫山红旗满村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一百六十多万各族干部、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正满怀革命豪情,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高歌猛进。
(一)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海南岛的南半部,古称“天涯海角”。这里地势高峻,山峦起伏,四季常青。
五指山区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然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黎、苗族同胞,解放前,惨遭本民族统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榨,备受神权、鬼权和天命的愚弄,生活在人间地狱的底层。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翻身做了主人。但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自治州的经济、文化发展仍然缓慢。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大多数黎、苗族社员还处在文盲状态,没有摆脱神权、鬼权和天命的束缚。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黎、苗族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大大提高,真正懂得了:要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永远摆脱旧习惯势力的束缚,必须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彻底批判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彻底砸碎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精神枷锁。
今天,波澜壮阔的学习运动,席卷了五指山区的黎村苗寨。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夜校和读书班,在深山村寨办起来了;一支拥有三万五千多人的理论学习辅导员队伍,经过各级党组织的耐心培育,迅速地成长起来。几十万黎、苗族群众,在八千三百多所农民政治夜校和读书班里,学文化,学政治,学理论。
陵水县提蒙公社远景大队田庄生产队的几十名黎族女社员,解放前是“奥雅”(地主)、“黎头”(头人)的奴隶,解放后政治上翻了身,但是,没有文化使她们感到很痛苦。在文化大革命中,她们批判了“男尊女卑”和“黎家妇女自古来只管拧纱织?理家务”的谬论,在黎族山村办起妇女读书班。今年五十五岁的女社员闵排元,每天晚上提着马灯第一个来到读书班,和大家一起学文化,学毛主席著作。做饭的时候,她在灶前还捧着毛主席的书,一字一句地读,一笔一划地写,成了队里出名的“读书迷”。
田庄妇女读书班的社员,十年坚持不懈,刻苦攻读。她们围绕着各个时期的斗争实际,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批判资本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开展以后,她们开批判会,写批判文章,狠批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激发出更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五指山区,象这样的读书班,随处可见。
(二)
“阳光催出漫山新苗,疾风炼硬岩鹰翅膀。”五指山区黎、苗族社员用这样的歌,赞颂文化大革命中民族干部的成长。
十年间,经过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锻炼,自治州各级领导班子更坚强了,大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文化大革命以来,从州、县到公社,有二百四十多名黎族、苗族男女青年干部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这些青年干部朝气蓬勃,敢想、敢干、敢于斗争,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成了带头人。
林卫江,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小将,也是五指山区第一代有文化的黎族姑娘。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才使她获得上学读书的机会。一九七三年,她在中山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黎寨当农民,决心用实际行动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用学到的知识,改变黎村苗寨的面貌。一九七五年,她被选进了保亭县委领导班子。个别有保守思想的人说什么“嫩苗苗当不了扁担使”。可是,林卫江不辜负党和贫下中农的信任,带领工作组长期坚持在深山黎寨蹲点,积极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发动黎族妇女带头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造山河,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使几个公社改变了后进面貌。
王越丰,是一个奴隶出身的黎族老干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为黎族奴隶们的翻身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他参加劳动少了,和群众也渐渐疏远了。在文化大革命中,王越丰受到群众的批评教育,焕发了革命青春。这几年,他始终坚持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带领群众与阶级敌人斗,与资本主义思想斗,与修正主义路线斗。白沙县各族干部、群众亲热地称他为“赤脚书记”。王越丰经常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对我的教育,我就会忘了过去,就会做官当老爷,越来越脱离群众。
现在,自治州有许许多多新老干部,象林卫江、王越丰那样,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的革命洪流,冲刷着一切污泥浊水,统治了黎、苗族人民千百年的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土崩瓦解了。各族人民在斗争中不信天命干革命,战天斗地,做大自然的主人。
乐东县滨海靠山,缺水干旱。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开始,乐东县几万黎、苗族社员连续奋战几年,建起了一座蓄水一亿多立方米的长茅水库。眼看就要改变乐东的干旱面貌,却受到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水利配套工程进展缓慢。
文化大革命推动了乐东人民进一步开展治水抗旱斗争。一九六九年冬,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就决定立即动手修建长茅水库的主要配套工程——南木引水工程,派革委会副主任、黎族干部卢亚雅和几位汉族领导干部一起担负工程指挥。工程动工的消息一传出,几万黎、苗族社员上了工地,鹿皮鼓声、开山炮声震天响。年过半百的卢亚雅虽然身体不好,却爬山涉水走在施工队伍的前头。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乐东人民要把修正主义路线干扰所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大干社会主义。”就在工程接近完工、洪水季节迫近的时候,拦河大坝的翼墙出现塌陷。阶级敌人造谣说这是“震怒了龙王爷”。在这紧急时刻,卢亚雅赶到大坝工地,及时揭穿阶级敌人的诡计,带领群众日夜奋战,硬是抢在洪水到来之前把工程胜利完成。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自治州兴办了大小水利工程一千多项,使不少县、社实现了水利化。大大小小的水电站遍布各地,过去,连煤油灯都没有的千百个深山黎村苗寨,现在用上了电灯和各种电动机械,结束了“竹片照明夜夜烧,背儿舂米累断腰”的落后状态。全州到一九七五年底,有水利灌溉的农田已达一百一十多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七。
我们在五指山区,接触了许多“土专家”,访问了不少黎族、苗族的科学实验小组。就是这些人,这些科学实验小组,在文化大革命中不仅结束了许多地方刀耕火种的历史,而且使越来越多的社、队迅速提高耕作技术,达到先进的水平。
红旗公社番茅大队的科研小组长王国东,过去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是为了改变落后的耕作方法,他同伙伴们刻苦学文化,学理论,学科学,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适合当地推广的良种,一九七二年第一次在深山沟里种出了一季平均亩产千斤的水稻。
解放前结绳记事、刻木记年的五指山区,现在各县都有了农业科学研究所,各个公社都有农科站,全州象番茅这样的科学实验小组已有三千多个,一大批“土专家”年年创出科学种田的新样板。一九七五年,全自治州粮食平均亩产跨《纲要》,总产量比十年前增长了一点一二倍,橡胶、甘蔗、花生更是超过了好几倍。
文化大革命犹如春风化雨,哺育了五指山区英雄的黎、苗族儿女。他们无比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眼下,又是五指山区的黄金季节。山上山下,近百万亩早稻已经熟了。记者不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历史罕见的大丰收年景。干部、社员正在忙着迎接新谷登场,准备向国家交售更多的粮食,用实际行动发展大好形势,回击邓小平一伙“今不如昔”的谬论。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