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坚强战士——记在内蒙古插队的天津下乡知识青年佟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25
第3版()
专栏:

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坚强战士
——记在内蒙古插队的天津下乡知识青年佟英茹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一大批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奋起造了党内走资派反的红卫兵,今天,在坚持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又成为坚强的战士。在内蒙古自治区农村插队落户的天津知识青年佟英茹,就是这样一个先进战士。
佟英茹在天津市第十六中学学习时,是学校红卫兵组织的负责人,并被推选为校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她高中毕业后带头报名下乡,于一九六八年七月和三百名战友一起来到祖国的北部边疆,在乌拉特前旗苏独仑公社丰产一队插队落户。八年来,她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佟英茹下乡八年,同贫下中农一起战斗,一起生活,一心扑在边疆农村。八年,她只回天津探过一次亲。她说,农村就是她的家。
佟英茹坚持乡村干革命,和旧的传统观念坚持斗争了八年。当她和战友们刚来到丰产一队的时候,贫下中农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当初她一进村就向贫下中农表示,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当时有人怀疑地说:“人家是高中毕业生,又是从大城市里来的,能在农村住一年半载就不简单了。”后来,贫下中农看到她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工作、劳动处处走在头里,打心眼里高兴。但是,持怀疑态度的人,对佟英茹扎根农村的事仍然摇头。第一次贫下中农推荐小佟当工人,她不走,有的人认为她心里是想着回大城市;第二次组织上调她当干部,她又不走,有人说她是想上大学;第三次推荐她上大学,她还是不走,又有人说这是由于没有解决组织问题;后来她入党了,贫下中农和组织上又第四次、第五次推荐她上大学、当干部,她仍然不走。去年十一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决定调她到自治区计委工作。她接到通知后,心情很不平静,觉得党信任自己,应该服从组织的决定,但是她又想,上山下乡是向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革命青年,自己应该带头向旧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宣战。想到这些,她向自治区党委写了一份报告,坚决要求留在农村当农民。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要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永做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做社会主义的新人。”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一些下乡知识青年被选调进工厂、上大学或当了干部。于是,社会上刮起一股冷风,说什么下乡知识青年中“好的都走了”。这股风很快刮到天津,刮到佟英茹的家里。她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她有机会能够调回来。父亲的来信引起了佟英茹的深思。她想:有些人过去说下乡当农民是“没出息”,现在又说“好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不好的”,这不是在煽动知识青年向城市倒流吗?不是剥削阶级的传统观念又在向我们进攻吗?她反复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意识到这是一场要不要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道路的严重斗争。于是,她连续给父亲写了三封信,狠批了刘少奇、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狠批社会上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奇谈怪论。她在信中引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的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49页)向父亲明确表示:“尽管农村眼前是落后的,艰苦的,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是无限光明的,我愿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女儿的信使父亲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他回信做了自我批评,并代表全家表示支持她的革命行动。
几年来,佟英茹担任大队妇联主任、民兵排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去年秋天又担任公社党委不脱产的副书记。她带领知识青年小组的战友们和贫下中农并肩战斗,抓革命促生产,使生产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佟英茹和她的战友们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正在以实际行动捍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