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死心塌地”、“永不翻案”靠不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03
第4版()
专栏:

“死心塌地”、“永不翻案”靠不住
黎程
宋江被梁山好汉闹江州、劫法场救了性命以后,在“不由不上梁山”的情况下,他于是“倾心吐胆”地对晁盖表白心迹:“这回只得死心塌地与哥哥同死同生。”
短短一句话,又是“死心塌地”,又是“同死同生”,使人看来,激愤而又真诚。其实,宋江这句话在当时是不能不说的。
因为在上山这件事上,宋江已经有过两次反复。第一次,是在三山聚义打青州以后,宋江跟着一批人要到梁山泊入伙。半路他借口“奔丧”,撇下众人“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第二次是在刺配江州,途经梁山的时候,被晁盖等人邀截上山。他不仅坚决拒绝留下来,“共聚大义”,还说了一通“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的屁话,表示宁死也不干。这回在江州弄得差点丢了脑袋,只得“暂居水泊,权避一时”,就不能不表示一下“死心塌地”、“同死同生”的态度。
在当时,宋江的这句话似乎承认以前错了,表示以后“死心塌地”,再不反复。
宋江因此取得了山寨头领们的信任,被推上了“第二把交椅”。
但是,宋江一旦大权在握,其所作所为却证明他上山前的那番表态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欺骗。
他不仅没有象他上山前保证的那样再不翻悔,而是上山不久,就散布流言蜚语,攻击梁山革命事业是“罪恶迷天”,“造恶甚多”,叫喊要“去邪归正”。
他不仅没有“死心塌地”地造反,而是“身在水泊之中,心存朝廷之上”,时刻想着接受招安,“做国家臣子”。
他也根本没有同晁盖和梁山的革命派“同死同生”,而是千方百计地架空晁盖、排挤晁盖,“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晁盖一死,他便改聚义厅为忠义堂,加紧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对反对投降的革命派,轻则斥责,重则处死,最后直接同高俅那一派地主勾结在一起,里应外合,彻底葬送了梁山“好生兴旺”的革命事业。
投降派宋江一旦居了“主位”,就大搞投降活动,是有其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宋江出身于反动地主阶级家庭,又顽固坚持地主阶级的反动立场。
宋江在思想上顽固维护孔孟之道。他满脑子孔孟之道的秕糠,对反动的天命观念,忠、孝、仁、义的封建道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无一不拚命宣扬和忠实恪守。在政治上顽固维护封建统治,“辅”地主阶级之“国”,“安”地主阶级之“民”,就是他终生的志愿。对于封建统治的总头子皇帝,他“愿效犬马之劳”;对于象征地主阶级专政的“朝廷法度”,他“不敢擅动”。宋江在经济上拚命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他保护象黄面佛那样的所谓“善良”地主,平时严禁梁山起义军下山“扰”这一类的“良民”。在叛卖成交,收拾朝京之日,他还以“分金买市”的形式,对四方地主搞政治、经济上的退赔。
总之,宋江反动的地主阶级本性,决定着他混入革命队伍后,必然充当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掌权之后必然要搞投降主义。
现代投降派邓小平也是这样的人物。文化大革命前,他伙同刘少奇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群众批判,他表示愿意悔改,写了“永不翻案”的保证,以此骗取党和人民的信任。但他重新工作不久就大搞翻案活动。其原因也是由他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的。他本来就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派,身子虽然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头脑里还是一套资产阶级货色,内心深处还是个资产阶级王国。社会主义革命革到了他的头上,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必然处处跟无产阶级对抗。他依恃手里的权力,拚命强化和扩大资产阶级法权,顽固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变成党内外资产阶级的总代表,成了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同无产阶级进行较量的挂帅人物。他一再拒绝党和人民对他的挽救,致使他的问题的性质变成了对抗性的矛盾。
“永不翻案”靠不住,机会主义的头子改也难。陈独秀、张国焘、王明、高岗、刘少奇、林彪,一个也没有改。其原因也是他们顽固坚持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
列宁指出:“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2卷第654页)只要阶级斗争存在,就会有投降派。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总结投降派搞阴谋活动的规律,以便及时识别投降派,揭露投降派,战胜投降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