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友谊渠水长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04
第5版()
专栏:阿富汗通讯

友谊渠水长流
在阿富汗帕尔旺省,中阿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修建的帕尔旺水利工程,已经竣工。这项水利工程是从潘基希尔河上引水枢纽开始,包括一条二十四公里长的总干渠,三条总长六十二公里的东干渠、南干渠和提水干渠组成。在东干渠的起点建有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在提水干渠的起点修了一座扬水站,利用电站的电力,把南干渠的水抽一部分到二十四米高的提水干渠。现在潘基希尔河的河水,通过这条渠道系统,跨河绕山,穿过村镇,越过原野,灌溉着帕尔旺平原两万五千公顷的土地。
帕尔旺省是阿富汗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冬春多雪,而夏秋两季干旱。流经帕尔旺省东北部山区的潘基希尔河两岸高山上的积雪,夏秋之季大量融化,汇到河里,奔流而下,常常造成灾害。但这个省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却因山峦和沟壑阻挡,河水流不到那里。每当夏秋干旱季节,不仅土地干裂,禾苗不长,连人们用水都十分困难。
七年前,当中国援助阿富汗修建帕尔旺水利工程的喜讯传出后,当地群众欢欣鼓舞。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到达帕尔旺地区不久,热情好客的阿富汗人民纷纷前往中国朋友的住地看望,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施工前后,许多当地居民,有来自山区农民,有来自城镇青年,成群结队地来到工地,要求参加修建这项水利工程。有一位老人带着儿子和孙子步行二十多公里来到工地,对中国朋友说:“阿中两国人民是兄弟,你们来帮助我们兴修水利工程,我们祖孙三代人要和你们一道,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出力。”
中阿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共同的劳动中,无论是在风雪呼啸、寒气逼人的冬天,还是在烈日当头的酷热暑季,总是紧密合作,互相关心。他们晴天同是一身汗,雨天同是一身泥。在修建潘基希尔河拦河坝截流工程中,需要在激流中放置一种保护堤岸的“铅丝笼”。当时气温已经下降到摄氏零度,但两国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不畏严寒,争先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进行水中作业,抢时间,争进度。经过几天紧张的劳动,中阿两国的劳动者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总干渠跨过古尔班德河的双管倒虹吸管道,是帕尔旺水利工程的关键项目之一。这项工程是要把从潘基希尔河引来的水,引入高出河床三十八点五米的进水口,通过两条各长六百多米,直径二点五米的倒虹吸管道,穿过河底,再从高出河床三十六米的出水口,流入对岸的渠道。倒虹吸管道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需把模板内清扫干净,才能保证浇注质量。但是在两层钢筋之间最窄处不到三十厘米,人进去后身不能转,头不能抬,皮肤随时都可能被擦破。在困难面前,两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争着钻进去清扫。
一个初春的晚上,两位中国工程技术员在东干渠工地值班。附近的农民听说他们还没有吃晚饭,就纷纷邀请他们到家中吃饭。最后他们被一位工地器材保管员请进自己的工棚里。这位阿富汗朋友立即烧起木柴,煮上一壶茶,托出几张烧饼,热情地招待中国工程技术人员。附近一位农民也提着马灯,带着一罐白沙糖,前来参加这顿友谊的聚餐。
中阿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已经结出了可喜的硕果。昔日由于干旱而荒芜的帕尔旺平原,如今渠道纵横,水流淙淙。麦田上一片葱绿,枝藤交错的葡萄园,格外引人注目。多年来为饮水发愁的帕尔旺省省城恰里卡尔市的居民,现在喝上了通过渠道引来的清水。当地人民高兴地把这条中阿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合作建成的水渠称为“友谊渠”。帕尔旺省省长穆罕默德·古勒深有感慨地说:“当人们喝到潘基希尔河河水的时候,都会自然地想到,阿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应该象这条河水一样,长流不断。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