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略评“白衣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12
第6版()
专栏:

  略评“白衣战士”
邹荻帆
“白衣战士”是一部歌颂光明人物的影片。
这部影片,和一般影片是不同的,它并没有用离奇曲折的故事,以及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的场面来衬托这些新人,它只是用工作和生活,那就是野战医疗队的工作与生活,来刻画出“白衣战士”坚毅勇敢的形象。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是以真实的解放战争的历程作为背景的。我以为这就是它的成功的原因。
全部影片,是紧紧抓住这一点的:
譬如电影一开始时,是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进攻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被迫转移,这是一个艰苦阶段。野战医疗队是怎样在做他们的工作呢?
我们先听这种对话:
政委:“这次转移,情况紧急,要特别体贴伤病员的痛苦,保证路上的饮食,安全达到目的地。”
协理员:“好的,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政委:“庄队长,有什么困难吗?”
庄毅:“没有什么困难。”
以后的镜头是黑夜和狂风急雨,泥泞的山路上野战医疗队员们,护送伤员转移到他地去。我们看见庄毅提着马灯,在照着担架队。
野战医疗队,是在国民党军的追击及飞机的空袭下转移,从野战医疗队转移的成功,也正证明着解放军转移的成功。正如战略上所指明的,据点失去,人保留着,据点依然是可以夺取过来的,三年半解放战争的初期也就是如此。
就在这一段时期中表现了什么呢?主要是医疗队和人民结合的情形,医疗队员在一切困难条件下抢救伤员的勇敢行为等。
当电影镜头出现了报纸上的反攻宣言后,这时战争采取了阵地战,打硬仗,夺地堡,医疗队员也就是在这样的战地在工作。
过后我们又看到庄队长接受奖章的姿态,在那里她真诚地说:“我倒是这样想,若是没有你们(指解放军),我们哪能到这漂亮的城市,这漂亮的大楼来开会呢!”
人们看到讲这话的人是一个在队伍转移时,冒着敌机的轰炸,因为抢救伤员而受过伤的队长,在打阵地战时,因为工作疲劳而病倒过的队长,是这样一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英雄人物,但又是这样平白而谦虚地对待自己的光荣。人们是会从她的这句极其简短的语句里受到教育的。
接着是更大的进军。这时的队伍不只是在装备上与过去转移情况不同,而且战士们对胜利的确信也表现得更加坚定了。配合的音乐是光明灿烂的进行曲。
而且如果你不是一个粗心的观客,这里面的人物应该看到是怎样在真实的生活中。不用说那一切医疗的手术,那医疗队与战士和人民相处的情形,使你觉得是接近了我们时代的真实的英雄,而且即使微小的动作,你也该看到演员是怎样溶进在新人们的人格中,譬如庄队长伤后,夜晚离房去看病房,在离房之前一点小的动作,把灯火扭小,这一点小动作是多方面表现了这样一个女英雄的。
其次,我以为这是真正能为人民大众接受的电影之一。基本上当然因为这部影片是表现了与人民不可分离的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导演处理镜头的一些手法。特别是很多对比的画面,很有力地在激动你的印象,举例来说:譬如在转移时期敌机来袭时,解放军只有闪避,而当阵地战时,高射炮却瞄准敌机了。又譬如国民党还乡团在马背上挂着抢劫的鸡鸭,医疗队的炊事员却为了伤员将自己喂养的鸡运走。又譬如国民党的马蹄从孩童的身上踏过,医疗队却抬着伤员脚步踏着乱泥。又譬如进入阵地战时,在进军的路上,只剩下一只手臂的杨明清和很多人握手,而两只手臂的国民党军却双手举枪就俘。又譬如当伤员因情绪不好,与新参加工作的医疗员发生误会时,对伤员与新队员同时的教育工作等。无疑的,这种直接对比的表现,对大众是最易于接受的。
影片上所显示的解放战争,对一切没有直接参加过战斗的人们是一种教育。这影片上所显示的医疗员的服务精神,应该能够使工作懒惰、思想麻痹的人受到震撼,这影片显示了集体主义的英雄典型,这是在思想上能够使我们提高一步的。当然,在剧本的结构方面,它还存在一些缺点,但我们应该肯定它的教育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