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同还乡团作斗争的英雄形象——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12
第4版()
专栏:

同还乡团作斗争的英雄形象——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观后
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 齐铸文 胡志炜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 张雨生
革命现代京剧《红云岗》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通过抒写一个普通农村劳动妇女英嫂用奶汁救伤员的事件,热情地讴歌了解放战争时期我沂蒙山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还乡团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描绘了一幅复辟与反复辟激烈斗争的绚丽的画卷。在当前深入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观看了《红云岗》,从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红云岗》正是揭示了这一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特点。一九四七年秋,我军在毛主席伟大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大踏步地胜利前进,解放战争炮火连天,整个战场发生了非常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根本变化。国民党反动派为挽回其败局,调动残兵败将疯狂反扑。在山东战场,蒋匪军猖狂地向我沂蒙山区发动了新的进犯,地主还乡团也趁机卷土重来,我解放军主力部队为彻底消灭敌人主动转移,局部地区出现了还乡团暂时复辟的现象。《红云岗》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艰苦的斗争环境。以大恶霸、大地主刁鬼为头子的还乡团一进村,就咬牙切齿地叫嚣:“谁吃了我的粮食,一粒一粒地都给我吐出来!谁分了我的牲口,不许少还一根毛!”还乡团不单单要算土地改革的帐,要把广大贫下中农分得的胜利果实,倒算回去,更恶毒的是,想抓住解放军的伤员,弄清我军动向,配合蒋匪主力消灭人民武装,重新恢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天堂”。为了搜捕解放军伤员,这伙杀人的魔鬼,施尽了惨无人道的卑劣手段,家家户户都被反复清查、男女老少都被盘查拷问,扛了三十年长工的赵大爷惨死在还乡团的屠刀下。一时间,“山脚下阴沉沉烟雾弥漫,好村庄遭劫掠墙断壁残”。昔日的革命根据地上空腥风血雨、乌云蔽日。《红云岗》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还乡团疯狂残忍的反革命阶级本性,形象地告诉人们:还乡团、复辟派一上台,革命者就要人头落地,广大革命群众就要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
然而,历史的巨轮决不会倒转。复辟势力的疯狂并不说明它的强大,只能表明他们色厉内荏,十分虚弱。在我军主力转移,党组织和民兵武装也暂时撤进东山打游击的情况下,穷凶极恶的还乡团,在地理条件极为熟悉的环境中,面对着被围困在村中的人数有限的老弱妇孺,伎俩施尽,手段用完,不但没有达到他们搜捕我解放军伤员的反革命目的,反而被我军民一举全歼。这是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所创造的革命业迹!这是反复辟斗争的胜利凯歌!
《红云岗》所展示的斗争画卷,生动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说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英嫂是人民群众反复辟斗争的优秀代表。她同千千万万从旧社会过来的劳动妇女一样,身受过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与剥削。“爹爹欠租难偿遭惨害”,“娘被赶出门冻死荒野霜盖雪埋”,她自己无家可归,被迫抵债,“皮鞭下度日月难熬难挨”。毛主席派来亲人八路军,驱散了沂蒙云雾,使这位苦难的孤儿见到了阳光。新旧社会两重天,在这位贫农女儿的心中铭刻下两笔帐,一笔记着血泪仇,一笔记着阶级爱。朴素的阶级感情是可贵的,但仅仅有它还不够,更可贵的还在于英嫂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经过阶级斗争风雨的锤炼,经过识字班的理论学习,革命的真理照亮了英嫂的心田,使她的思想升华到了为人类求解放的高度。她在还乡团杀气腾腾,到处搜捕伤员的时刻,上山挖野菜时无意中发现了解放军伤员方铁军,她没有片刻犹豫,就立即去救护,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在还乡团匪徒们盯梢监视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她为亲人细熬鸡汤。为什么续一把蒙山柴,添一瓢沂河水,她是那样喜悦,那样心甜?这是因为,英嫂“身在炉火边,心飞红云岗。炊烟连硝烟,茅屋通战场。”她自觉地意识到:救护伤员,就是参加反复辟的战斗。她把自己的生活和命运,紧紧地同粉碎还乡团的猖狂进攻、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联系起来。为了“把反动派彻底埋葬,迎来那新中国遍地春光”,她不怕火烧家舍,不怕刺刀对胸,就是豁出脑袋也要救出人民的子弟兵。
英嫂为了抢救和掩护伤员,与狡猾奸诈的还乡团头子刁鬼作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她看透了敌人的虚弱本质,深知还乡团的复辟不过是“灯将灭芯短油残”的垂死挣扎,坚信胜利的红旗必将重新飘扬在沂水蒙山上。《红云岗》突出地展示了英嫂对还乡团的极端蔑视和反复辟的顽强斗争精神。当刁鬼搜查伤员,破门而入时,英嫂不卑不亢,给了刁鬼一个硬钉子;当刁鬼再三盘问为何熬鸡汤,英嫂反唇相讥,顶得刁鬼张口结舌,气急败坏;当刁鬼欲擒先放又施计谋时,英嫂则机智灵活,虚与周旋,甩掉了盯梢的匪兵,使刁鬼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刁鬼用枪逼着英嫂要她交出伤员,英嫂坚定无畏地告诉敌人:“伤员藏在我心底,粉身碎骨也不交。你的末日就来到!”这气壮山河的语句,显示了革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宣告了还乡团复辟阴谋的必然破产。
英嫂对子弟兵方铁军爱得真诚,对还乡团刁鬼恨得切齿,刁鬼妄图用皮鞭和刺刀斩断军民鱼水情,扭转人心,结果适得其反,还乡团的猖狂更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怀念,也更加剧了人民群众对复辟狂的仇恨。剧本正是通过英嫂的悲和愤、爱和恨,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壮大的阶级基础。
《红云岗》在全力展示英嫂反复辟斗争的同时,还勾画了一幅复辟派到处不得人心的场景:还乡团在哪里出现,就在哪里遭到人民群众的坚决反击。请看,年过半百的张大娘,为救伤员东奔西走,帮助收集干粮和药品;宁死不屈的赵大爷,为救伤员视死如归,英勇就义;就连儿童团员小明也主动察敌情,送消息,为革命贡献力量。这些动人肺腑的情景表明,在你死我活的复辟与反复辟的阶级大搏斗中,共同的阶级利益和革命理想,把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筑成了坚如磐石的钢铁长城,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在反革命逆流的恶浪涌来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人脚跟不稳,犹豫动摇,这也是阶级斗争中常见的现象。英嫂的丈夫郑英田就是这一类人物的典型。《红云岗》通过描写郑英田从胆小怕事到奋起斗争的转变,进一步表现了复辟派的孤立。中农郑英田对党、对人民军队有一定的感情。旧社会他家虽能勉强糊口,但在地主恶霸刁鬼欺压下,险乎倾家荡产。红旗飘,炮声隆,山村解放,他一家“才免遭虎口得安身”。土改时,他也曾跟着乡亲斗地主,平日里,他也愿多扯好布做军鞋。但是,形势一恶化,还乡团一回来,他就忧心忡忡,畏缩不前。郑英田的这种性格,是由郑英田的阶级地位和小生产的思想意识所决定的。刁鬼也正是看到了郑英田身上的弱点,想从他那里打开缺口,找到解放军伤员。然而,还乡团的反攻倒算、横行霸道,使他更加怀念解放军;赵大爷惨死屠刀下的情景,使他认清了敌人的丑恶本质,更加仇恨还乡团。更重要的是,贫农女儿英嫂舍生忘死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感染了他,耐心细致的批评说理,教育了他,终于使郑英田在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关键时刻幡然猛醒,勇敢地站出来协助英嫂挑起了救护伤员的重担。郑英田的转变充分说明,还乡团、复辟派只代表一小撮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利益,他们不得人心,孤立得很。即使是象郑英田这样的人,也不会跟他们走。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是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生死大搏斗。邓小平的反动言行和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反革命事件,充分说明地主资产阶级绝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必然要做垂死的挣扎,总是要向无产阶级发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进行他们的复辟尝试。在社会主义革命更加深入的今天,还乡团的头目已经不是象刁鬼那样的恶霸地主,而是象邓小平那样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是党内外新老资产阶级的总代表。他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复辟的愿望。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就遭到严厉批判的走资派,一旦重新工作,就叫嚷什么“复辟”“好得很”,鼓吹当“还乡团”,搜罗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不满意二要算帐的“逸民”和“隐士”,向无产阶级发动猖狂进攻,向革命群众疯狂反扑,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天安门广场反革命政治事件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公然叫嚷要推出邓小平当中国的纳吉。这就清楚地说明,邓小平和《红云岗》中描写的还乡团头子刁鬼的反动本质实际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不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及时粉碎他的阴谋诡计,那么不要多久,我们的党和国家就要改变颜色,不知有多少人就会象《红云岗》中的赵大爷一样惨死在反革命的屠刀之下。这是多么危险的情景啊!
“翻案不得人心”,坚持革命大得人心。复辟倒退绝无出路。一切倒行逆施的复辟狂都得不到好下场。以刁鬼为头子的还乡团没有逃脱出军民团结布下的天罗地网;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要搞“还乡团”,也陷入了革命人民大批判的汪洋大海之中。胜利永远属于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