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我走出了旧剧团的小天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16
第3版()
专栏:

我走出了旧剧团的小天地
湖北省光化县豫剧团 汪爱枝
去年,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攻击样板戏,攻击文艺革命,为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和旧文化部评功摆好,否定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好还是不好?文艺战线是“今胜于昔”还是“今不如昔”?我这个亲身受过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毒害,亲身受到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育的文艺工作者,很有发言权。我打心底里说:“文化大革命好得很!十年大大胜过‘十七年’!”
进剧团之前,我经常搞业余宣传活动,有一股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情。一九五六年,我进入光化县豫剧团,本想好好地为工农兵服务。可是,当时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控制了剧团,演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旧戏,对演员灌输的是“三名三高”、“艺术至上”的资产阶级名利思想。他们把我这个十七岁的青年关在院子里,让我体会封建地主阶级小姐、夫人的感情。开始,我觉得很别扭。可是,由于整天看的是名演员的特殊待遇,唱的是“人盼安乐树盼春”,思想上逐渐起了变化。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情淡漠了,考虑个人问题多了,对戏牌上的名次先后也斤斤计较起来了。
工农兵对我们剧团是很不满意的。有一年春节,我演完戏刚下场,一个观众就尖锐地向我提出:“我们本来要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你们却演旧戏,让观众为封建地主阶级掉眼泪。你们是替哪个阶级说话?”听了这番话,我很苦恼。为什么上级叫演的戏,工农兵却不爱看?为什么我适应了剧团的生活,却脱离了革命群众?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我才明白,“十七年”中,原来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专了无产阶级的政。
经过文化大革命,文艺界旧貌变新颜。特别是革命样板戏,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文艺舞台上。我决心学好革命样板戏,演好革命样板戏,在文艺革命的大道上,迈出新的脚步。我们深入农村,向贫下中农学习,为贫下中农演出。贫下中农不为名,不为利,一个心眼学大寨的精神,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演出过程中,我坚持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台上,为演好革命样板戏,我乐于当配角;台下,我争着干重活,抢着当“主角”。
思想要改造,艺术上也要改造。我原来是演“闺门”的,用那一套表演革命样板戏的英雄人物,根本不行。一次,我扮演《龙江颂》中的江水英,大家都说我气质不够。党组织有意识地让我参加农村劳动,拜贫下中农为师,熟悉贫下中农的战斗生活。同志们又帮我分析人物性格,校正舞台动作。这样,我才逐步克服掉了地主资产阶级所欣赏的“柔”,获得了无产阶级所需要的“刚”,比较准确地完成了塑造江水英舞台形象的任务。
想想“十七年”的教训,看看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进步,我心里总是不能平静。是文化大革命把我从修正主义泥坑里拯救出来,获得了政治上、艺术上的新生;是文化大革命把我从旧剧团的小天地里解放出来,走向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为工农兵服务。这一切,是对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有力批判,是对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文艺革命的反动罪行的有力批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