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大学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16
第3版()
专栏:

大学新风
这里选登的几个故事,发生在江西医学院。事情虽小,但反映了工农兵学员的优秀品质,反映了他们的劳动人民的本色,说明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比起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旧大学,不知要好过多少倍。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可喜成果。 ——编 者
宿舍里的一次手术
一天,江西医学院一些刚入学的工农兵学员聚集在宿舍里,畅谈文化大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共产党员姚万健正讲得高兴的时候,发现来自农村的小张的脚肿得已经穿不上鞋子了,便说:“来,我背你去医院治疗。”
小姚把小张背到了医院门诊部。经医生检查,认为必须立即动手术。但医院的个别人却说,门诊手术很紧张,要把小张的手术排在二十天以后进行。
二十天,可不是稍纵即逝的几分、几秒呀!稍微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二十天的时间会给已经感染得如此厉害的病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小姚再三说理,得到的回答却很干脆:没有办法。他只好怀着沉重的心情,把小张背回学校。
过了一天,小张的脚肿得更厉害了,疼痛得通宵睡不成觉。小姚又一次把小张背到了医院。医院中的个别人仍旧坚持不能在短期内给小张做手术。小姚又与其他同志多次交涉,回答还是两个字:不行。
怎么办呢?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阶级弟兄病势继续发展?不能。面对这种情况,小姚想了许多:经过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医疗卫生战线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还远没有肃清,有些医务人员看到工农兵就讨厌,听到下乡就头痛,一心想关起门来钻所谓一鸣惊人的“尖端项目”,却不肯花几十分钟去解除一个病人的痛苦。上面有人也在大叫大嚷,要刮“业务台风”。可是,“台风”刮来刮去,使人看到的是一些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过的“沉渣”又泛起来了,至于为工农兵解除疾苦的“业务”,在有些单位却越来越少了。这种事关路线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小姚想:我是一个工农兵学员,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做一些外科手术。为了批判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和当前社会上翻文化大革命案的这股逆流,为了解除阶级弟兄的疾苦,我应该来做这个手术。
小姚从外单位借来了手术包,跟同学们一起,因陋就简,把宿舍当成手术室,把课桌拼成手术台,在酒精灯上作了手术器材的消毒工作。很多有医疗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自告奋勇当助手。小姚走近“手术台”,在许多双眼睛的注视下,冷静地满怀信心地拿起了手术刀……。
手术成功了。
工农兵学员用实际行动,狠批了修正主义卫生路线,回击了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右倾翻案风。
夜送病人
三更时分,一位老贫农气喘吁吁地冲进港口公社卫生院,急着请医生赶快出诊。
医院值班室只有一位值班医生,看护着几位重病人,无法出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小孩的病情,要老贫农赶快把病孩抬到医院治疗。
值班医生的话,被睡在隔壁房间里的正在医院开门办学的江西医学院几位工农兵学员听见了。他们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要求去抬病孩。老贫农看看这几位朝气蓬勃的青年,望望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摇了摇头。小李斩钉截铁地说:“快走吧,别犹豫了,抢救孩子要紧。”在小李等人的一再催促下,老贫农感激地点了点头,带着他们几个人往家里跑去。
他们跑到老贫农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喝口茶,就把病孩扶上了担架,抬到了医院。经过抢救,病孩脱离了危险。接着,他们又把孩子护送回家。老贫农一家激动地说:“解放前,用轿子抬医生来看病还抬不到,今天,你们主动帮我们抬病人上医院去急诊,你们真是文化大革命锤炼出来的好学生啊!”
让药
江西医学院学员康玉兰在农村劳动期间,患了急性胃肠炎,高烧四十度左右,一天腹泻十余次,眼睛发花,行走无力,可她仍然坚持工作。
一天晚上,她由于身体过度衰弱,昏倒在路上。同学们把她送到急救室抢救。
医生发现她脱水严重,决定立即输液。护士拿来注射器时,小康已从昏迷中醒过来,听说要给她输液,急忙挣扎着坐起来说:“不用输液,我能坚持,把药品留给重病号吧!”
原来,在这个卫生院,这段时间脱水的病号较多,葡萄糖液和盐水一时供应不上。小康考虑到,如果自己用掉一瓶,贫下中农患者就要少用一瓶,很可能直接影响贫下中农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她坚决拒绝输液。贫下中农病患者知道了这个情况,感动地说:“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医学院,哪里能培养出这样高风格的大学生!”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