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一曲凯歌 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抢救三名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获得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16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一曲凯歌
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抢救三名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获得成功
据新华社成都一九七六年六月十五日电 在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重庆医学院第一医院神经科医务人员先后抢救了三名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获得成功。这三名病员曾分别停止自动呼吸达一百七十五天、一百天和九十天。这一成就,雄辩地证明了文化大革命给医疗卫生战线带来的新变化,有力地驳斥了邓小平鼓吹的“今不如昔”的谬论。
一九七四年十月,重庆九龙坡区财税局杨家坪税务所的工作人员张卫,患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四肢完全瘫痪,被送进了这个医院治疗。入院后,张卫的病情继续恶化,很快出现呼吸肌将要完全麻痹的危险情况。当医生们正在对张卫进行紧急抢救的时候,又有两名病情同样严重的呼吸麻痹病人入院。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较急,轻则手足失灵,四肢瘫痪;重则全身麻痹,不能自动呼吸,不能咳嗽,不能咀嚼和吞咽食物。病情一旦发展到呼吸肌完全麻痹,病人就面临死亡的危险。医院为了抢救张卫等三名患者,组织了有工人和医护人员参加的老、中、青三结合抢救组,用人工呼吸机进行抢救。抢救组的青年医务人员在老年医生的具体指导下,废寝忘食地坚持战斗。
治疗这样严重的病人,要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对人民极端负责的革命精神。一次,人工呼吸机突然发生故障,在场的医生武成斌不顾病员痰液、分泌物的脏和臭,想到的是抢救病人要紧,马上用自己的嘴对着病人被切开的气管上的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及时急救,避免了意外。有好几次遇到打雷停电,正在吃饭的同志放下了碗筷,正在看书学习的放下了书本,冒着倾盆大雨,从宿舍赶到病房进行抢救。在抢救这三名垂危病人的漫长日子里,医务人员团结战斗,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勇敢地向着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迈进。
在抢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病人呼吸肌麻痹引起严重缺氧的问题。使用人工呼吸机,可以维持肺的呼吸功能,改善缺氧状况。但由于这是机械呼吸,不是自主呼吸,掌握不好,就会造成过量或不足,从而导致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医务人员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发挥机械呼吸有利因素的同时,又加强对病人血压、呼吸及血液酸碱度测定等一些主要生理体征的观察,克服不利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抢救组的医务人员在对呼吸机的使用上,逐步地取得了自由,使患者的病情日趋稳定。
医务人员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治疗以后,三名病人度过了缺氧、感染等难关。但是,要使他们从瘫痪的状况下,逐步恢复自动呼吸,直至恢复健康,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搞好护理工作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三名病人中,住院时间最长的是三百一十八天,最短的也有一百八十四天,护理工作极为繁重,医护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日日夜夜不辞辛苦地为病人服务。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臂部、髋部、踝部等多处长期受压迫,血流不畅。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医护人员天天坚持为病人翻身、按摩、热敷,护士们还一针一线地做了很多棉花褥垫,给病人垫关节和受压的部位。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三名病人都没有发生褥疮。
当这三名病人的肢体功能逐步恢复,先后都能站立起来时,医生和护士们个个兴高采烈,他们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千真万确的革命真理。”
现在,这三名病人都已出院,除病员张卫还需扶拐杖走路外,其余两名病员都能独立行走,可以自理一般生活。张卫能用大拇指夹起钢笔写字了。他首先写下了“毛主席万岁”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字,后来又给他的原单位党组织写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病情。他写道:“我获得第二次生命,是毛主席给的,是党给的,千言万语说不尽党对我的关怀。我要争取早日返回工作岗位,为党和人民而努力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