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昌潍平原丰收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6-22
第2版()
专栏:

昌潍平原丰收图
麦收时节,我们驱车行进在辽阔的山东昌潍大平原上,就象驰骋在金色的海洋:连片的麦田,无边无际;就连昔日渤海湾畔白茫茫的盐碱滩,也翻滚着金色的麦浪。地委负责同志告诉我们:今年全区小麦夺得了空前的大丰收,九百五十万亩小麦,单产将比去年增长两成半,总产增长三成以上。目前,全区人民正在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小麦,争取一季完成全年的粮食征购任务。
是谁绘出丰收图?人们谈论起今年的收成,都满腔热情地赞颂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干劲,人民群众在夺取小麦丰收过程中显示出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昌潍地区一千万英雄的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推动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绣出了一幅金灿灿的小麦丰收图。它是对邓小平散布的“今不如昔”反动谬论的有力批判。
(一)
昌潍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从今年全区小麦大丰收中,进一步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领导者只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那么,任何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潍县过去是一个后进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上不去的原因是“群众落后”。
是潍县的群众落后吗?为了统一县委一班人的认识,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鼓舞下,从去年秋种开始,县委先后进行了三次开门整风。他们回顾了潍县人民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潍县人民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英勇奋战,前赴后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兵英雄、支前模范和著名的“潍县英雄连”。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这里的贫下中农坚定地走集体化道路,对改变潍县贫穷落后面貌有着强烈的愿望。就在去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以后的两个月时间,县委连续收到了一百多封人民来信,急切要求县委带领他们快步前进。使大家最受教育的,还是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实践。泊子公社走马岭大队,过去是一片盐碱洼。去年,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激发了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打响了改造荒碱滩的战斗。他们在碱滩上埋锅造饭,昼夜苦战,从春到秋,修起了二十五条总长三万一千多米的灌溉渠,开挖了五条排碱沟,整了一千多亩条田。一九七四年这个大队的粮食总产量只有十八万斤,去年猛增到八十万斤。县委负责同志说:潍县有几十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这是最宝贵的条件,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我们充分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尽快改变潍县的面貌是完全能够办得到的。
县委联系实际,深入批判刘少奇、林彪、邓小平散布的“群众落后”的种种谬论,批判那种不相信群众的唯心史观,大大振奋了革命斗志。去冬,县委主要领导干部亲自带领由几千名干部组成的工作队,进驻九个公社、一百一十六个大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今年入春以来,县委又带领群众掀起了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热潮。他们抓革命,促生产,同右倾翻案风对着干。全县二十九万人上阵,打机井,修扬水站,疏浚河道,一个冬春完成的土石方工程量,超过了过去四年的总和。今年,全县七十万亩小麦,单产和总产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
毛主席最近指出:“往往是下级水平高于上级,群众高于领导”。千百万劳动群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是最有才能的战士。虚心拜贫下中农为师,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推广群众的经验,是昌潍地区各级党委在指导今年小麦生产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去年秋天,昌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大,加上秋冬气候反常,要搞好麦田管理,地委认为单凭领导者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地用群众的经验、下级的经验来丰富领导者的经验。因此,他们聘请了十五名有小麦丰产经验的劳动模范、基层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了“昌潍地区小麦生产顾问组”,给领导当“参谋”。
去冬,这个地区雨雪稀少,气温偏高,麦苗旺长,需水量大。一开春,小麦就严重缺水,有些地块叶子都白干了,急需浇水。但是,这个地区有句农谚:“早浇封冻水,晚浇返青水”。有人怕浇早了,降低地温,影响小麦返青。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地区小麦生产顾问组副组长、寿光县曹家大队党支部书记孙学友,同本大队的技术员一道进行井温、气温和浇水前后地温变化对比试验。他们发现,早春用深机井的水浇麦,不仅不降低地温,而且可以提高地温。六天后,进行观察,浇水的,每棵麦苗平均生出四条新根;没浇的,麦根干巴巴的。孙学友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地委作了汇报。在全区有线广播大会上,地委请孙学友代表顾问组,作了早浇返青水的报告。接着,地委又组织各县、市分管农业的书记和部分公社党委书记,到曹家大队参观学习。今年春天,全区浇小麦返青水和起身水七百五十万亩,比去年多浇了二百万亩,促进了小麦的生长。
(三)
在夺取今年小麦丰收的过程中,昌潍地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站到群众斗争的前列,带领群众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昌邑县绝大部分土地是平原,潍河纵贯全县,旱能灌、涝能排,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但是,过去由于县委部分领导干部存在“飞不高,跌不着”的思想,一干就满,一满就停,小麦单产长期徘徊在二百多斤的水平上。
去年,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县委受到很大震动。他们感到再也不能慢慢腾腾往前挪了。他们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三级干部会议、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发动群众,上上下下寻找“条件好,上得慢”的原因。县委还深入到一些先进社队,总结群众坚持前进、继续革命的经验。柳疃公社北阎大队,一九七○年小麦单产只有一百多斤。从那时起,他们以每年递增一百四十多斤的幅度,大步前进。去年,这个大队的小麦单产超过了九百斤。卜庄公社新庄大队地处渤海湾畔的盐碱荒滩,过去是个穷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他们不断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坚持改天换地。去年,这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平均每户交售四吨粮,成为全区按户平均贡献最大的队。
贫下中农要革命、要前进的精神,冲破了县委领导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的堤防。县委把新庄大队、北阎大队等五个公社、十一个大队,列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大大振奋了全县人民的革命精神。去冬以来,十二万人上阵,分成十六个战区,排、灌、路、林统一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把灌区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昌邑县,如今飞跃起来了。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的十年间,全县小麦单产每年的递增幅度只有十多斤;今年比去年增长了一百多斤;全县七十万亩小麦,总产将比去年增长近五成,一跃成为全区小麦单产最高的县。
在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节节胜利的凯歌声中,昌潍地区捷报频传:许多县涌现出一批小麦单产翻番、总产翻番、贡献翻番的公社和大队;有的公社小麦一季过“长江”,不少大队一季超千斤。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山东潍坊市郊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促农业生产,夺得今年小麦好收成。这是二十里堡公社小麦的丰收景象。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