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华北军区部队生产合作社 选拔有技术的战士组织起来赶造农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15
第2版()
专栏:

  华北军区部队生产合作社
选拔有技术的战士组织起来赶造农具
【本报讯】华北军区消息: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许多部队的生产合作社,把有技术的战士组织起来,积极赶制生产工具,成绩很好。他们根据本部队生产的需要,和战士技术的不同,组成了打铁、木匠、打绳、编筐、磨豆腐等生产小组。参加这些生产组的同志,情绪很高,善于合作分工,钻研创造。他们提出口号:“不向困难低头,坚决完成制造生产工具的任务”。某军生产合作社分社农具厂,一月三十一日开工,全厂八十七个技工(麻工二十四人,木工四十七人,铁工十六人),全是由各师调来的战士。他们过去虽然学过麻、铁、木工手艺,但脱离生产参加革命部队几年,旧手艺大都丢生了。同时,不是一手活,干起来不太合手,技术水平不一致,老手不多,有半数人只会七八成,所以开工时,碰到些困难。比方铁炉组,撑钳的、打锤的、拉风箱的总是不得法也配合不好。不是锤轻就是锤重,不是火大就是火小,撑钳的也撑不平。但是大家取长补短,一面工作,一面钻研,他们说:“打仗时,那么大的困难,还能克服了,现在生产,遇到这点困难,难道就克服不了?”后来,研究出改进的办法:(一)撑钳的为铁炉生产指导人,以小锤指挥大锤,钳要撑稳端平。(二)打大锤的要听小锤指挥,前手松后手紧,前低后高落锤平。(三)拉风箱的要“三点成一线”(注)左手拉风箱,右手添煤,两眼看铁和火候。从此一天天合手了,工作效率逐渐提高。原计划铁工一炉一天出五十个耙齿,效率提高后,一天一炉出到八十个耙齿。其他纺麻组、木工组工作效率均各提高一倍左右。大家对完成“做好农具不误春耕”任务的信心很高。现在,华北许多部队生产合作社,都用了这种组织方法,大量赶制农具,迎接即将到来的大生产。(正)
注:“三点成一线”为军事术语,即瞄准时目标、准星、缺口三点,瞄成一线才能射中。战士在这里借用,意即左手、右手、眼睛在打铁时要配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