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皖北长江淮河冬修工程完成八百万公方 湖南三万农民修筑大通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15
第2版()
专栏:

  皖北长江淮河冬修工程完成八百万公方
湖南三万农民修筑大通湖
【新华社合肥十三日电】皖北境内长江、淮河两大干堤的冬修工程已经结束。共计完成土方八百二十七万公方,占全部工程二千三百五十万公方的百分之三十五点二。长江、淮河两大干堤的冬修工程系于去年十二月上旬动工,上堤民工达三十六万余人。在修堤过程中,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干部均积极领导民工修堤。如宿松县修筑长达八千八百公尺的工程时,中共宿松县委副书记林燃和各级干部及共产党员不顾严寒,带头下水,给民工们极大感动,因而克服了一切困难,十余天即完成四十万公方的抛沙任务,扎好了堤基,使修堤工作顺利进行。为了解决工程人员缺乏的困难,各县行政干部普遍受了工程训练,桐城县中共县委书记和各区乡村干部都学会了如何上土、打硪、取土、作坡等基本工程知识,因而该县工程一般都做到合乎标准,曾得到安庆专区修堤指挥部的表扬。此次冬修工程并与救灾工作密切结合进行,实行以工代赈,动员和组织灾民上堤;三十六万民工中受灾群众即占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每个民工挑一方土可得三斤半到四斤粮食,除解决了大部灾民的生活问题外,并节余大批工粮,投入副业生产。如阜南县二万二千民工即节余工粮百余万斤,开办油坊、粉坊,进行副业生产。另据安庆专区不完全的统计,该区因冬修而解决了三十万灾民的生活困难。各地在冬修中又普遍开展立功运动,并结合进行了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桐城县两个区涌现出修堤功臣五千余人,有力地保证了冬修工程的完成。在修堤中,农会、青年团组织也有很大发展。据怀宁县统计在修堤民工中共发展农会会员四千九百余人、青年团员一百余人,发现与培养积极分子三千余人,为今后农村工作打下了有力的基础。此次冬修中主要偏向为:个别地区片面强调救灾,而忽视工程,发生浪费公粮与工程不巩固的现象。另外有些地区行政干部与技术干部互相配合不够密切,致使工程达不到标准。现各专区正总结冬修工程经验,以便迎接更大的春修工程。
【新华社长沙十三日电】湖南省三万四千余农民正积极进行大通湖蓄洪垦殖工程。大通湖位于洞庭湖中部,该湖的南、西、北三面都是陆地,东口与洞庭湖相通,环湖有沅江、南县、湘阴三县的一百另三个垸子,因东口淤高,湖水无法排泄,致使去年长江洪水注入湖中,淹没了沿湖三十万亩土地。因此,大通湖的蓄洪垦殖工程,实关系着长江中、下游两岸人民,特别是沅江、南县、湘阴三县滨湖的四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解放前滨湖地区人民曾经先后数次自动组织起来,修筑东口横堤,但在国民党反动政府和恶霸地主的破坏下,都未成功。解放以后,湖南省临时政府即制定了大通湖筑堤开渠计划,决定在东口修筑横堤,将湖口封闭,成为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将长江倒灌的洪水放入湖内,以消灭长江中、下流各地的洪水灾害;平时则将蓄水灌溉农田。同时,计划中并规定在该湖东西挖掘两条渠道,利用自然坡度向洞庭湖排水,以救出被淹垸田和增加湖内高滩垦殖面积。这个计划经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批准后,省府水利局即成立了大通湖蓄洪垦殖工程处,在南县、湘阴、沅江三县动员了三万四千多名民工,于一月中旬开始修堤挖渠工作。在工程进行时,三县的主要负责干部都亲自领导这一工作,解放军某部也从长沙赶来参加挖河。民工们相互展开了劳动竞赛,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到二月初,横堤工程已完成百分之四十,排水工程也已开始,全部工程预计可于本月底以前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