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竹乐清亮 茉莉芳香——看菲律宾文化代表团的访华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2
第6版()
专栏:

竹乐清亮 茉莉芳香
——看菲律宾文化代表团的访华演出
中国歌舞团 辛歌 宋有宜
清亮的竹乐在耳边回响,芳馨的茉莉在心头飘香。盛夏时节,菲律宾文化代表团首次来华访问,第一站就到北京演出,生动而形象地介绍了他们国家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艺术,表达了菲律宾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情谊,就象他们的竹乐一般清亮美好,象他们的国花茉莉一般芳香浓郁。
菲律宾文化代表团由菲律宾巴彦尼汉舞蹈团和潘卡特·卡瓦彦竹乐团联合组成。地处热带的岛国菲律宾,处处有竿挺叶秀的翠竹,它和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不可分。曾经长期遭受殖民制度奴役的菲律宾人民,在获得国家独立以后,为排除殖民者的文化渗透,挖掘、宣传自己的民族文化,成立了富有本国特点的竹乐团,用多种竹子制成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如竹管、竹琴、竹圈鼓、竹竖琴、竹笛等等,演奏菲律宾的民间乐曲。乐团的演奏家们运用这些被誉为“菲律宾歌唱的竹子”,歌唱光明(《啊,光》),歌唱海洋(《海洋之歌》),描写工人的劳动生活(《工人进行曲》)和农村生活(《农村生活集成曲》)。在这一组竹制器乐合奏中,各种竹乐器发挥所长,特点鲜明。竹管音色浑厚深沉,大的可容四人合吹,小的一人可吹二管;竹琴声调明亮流丽,竹圈鼓节拍鲜明,竹竖琴音域宽广,竹笛声清亮圆润。各种竹乐器别开生面,有效地组成了和谐悦耳而又层次分明、力度适当的交响。
舞蹈团演出的《巴彦尼汉》组舞,具有浓厚的菲律宾民族民间特色。“巴彦尼汉”是菲律宾国语他加禄语睦邻互助和共同劳动的意思。这一组舞,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菲律宾农村风俗画。舞蹈家们运用集中概括的舞蹈语汇,加上变化多样的舞台调度,使其中《种稻舞》这个舞蹈形象地再现了菲律宾农村从播种到舂米劳动的全过程。
这组舞蹈中除了这些以农民劳动生活为其表现题材的《伊萨,达拉瓦》、《种稻舞》等外,还有反映农村习俗的《椰壳舞》、《蒂尼克林竹竿舞》等。这类舞蹈,表演幽默别致,节奏清晰欢快,抒发他们劳动后的欢乐情绪,感染力很强。
在悠扬的音乐伴奏声中,舞蹈家们还满怀深情地为我们表演了《茉莉花舞》:在茉莉花开放的季节,菲律宾人民愉快地采摘这朵朵芳馨浓郁的珍贵花朵,编成花环,翩翩起舞。在表演进程中,演员们走下舞台,走向观众席,热情地把“茉莉”花环献给中国观众。
此时,台上、台下,掌声、花环,演员、观众连在一起,汇成一片热烈欢乐的花坛。
演出结尾,代表团全体演员热情洋溢地齐唱中、菲两国歌曲《东方红》和《我亲爱的菲律宾》,把精彩的访问演出推向沸腾的高潮。当《东方红》旋律响起时,我们心中不禁升腾起一股极为亲切的感情。朋友们歌颂我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声,仿佛化成了友谊的热流,激荡着我们的心田,剧场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菲律宾文化代表团在北京期间,尽量利用时间到我国许多单位参观访问,努力了解我国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借以增进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他们全神贯注地观看学员们根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方针进行的新型的基本功训练和节目表演,不断地为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民间舞蹈以及优美而难度很高的演技大声喝采。
菲律宾文化代表团在马科斯总统夫人访问过的北京双桥人民公社为社员演出时,邀请公社的红小兵上台,一遍一遍地教给菲律宾全国闻名的《竹竿舞》。社员们也以老朋友重会的亲切感情,用我国民族乐器为他们演奏菲律宾民间乐曲《竹竿舞曲》和《茅草屋》。在中菲两国人民热烈联欢的气氛中,代表团朋友们唱起了中国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伴随着这明朗欢快的节拍,朋友们和社员们臂挽臂、手拉手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还不愿分开。
竹乐清亮传友谊,茉莉芳馨情意深。我们衷心祝贺菲律宾文化代表团的精彩演出!衷心祝愿中菲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