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阳光雨露育青松——营口县松树小学在斗争中胜利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5
第3版()
专栏:

阳光雨露育青松
——营口县松树小学在斗争中胜利前进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贫下中农管理的辽宁省营口县松树小学,犹如南山坡上的青松,更加生机勃勃。
营口县建一公社松树大队,有二百多户人家,分散在两沟、五岔、一道河的两岸。旧社会,这里没有一所学校。解放后,国家在离大队部所在地七、八里远的地方办了一所小学,但是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把持下,学校限制贫下中农子女上学。一九六四年春节,毛主席
“关于社办、队办学校问题,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的讲话传到了松树大队,贫下中农心里乐开了花。他们说:“毛主席的话说到了咱贫下中农的心坎上,咱贫下中农一定要办好自己的学校,当好文化的主人。”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他们在铡草栏里办起了第一个教学点。有的人问负责办学的老贫农李生文:“大爷,在铡草栏里办学堂,行吗?”李生文说:“行!毛主席在延安办抗大,不就在窑洞里上课吗?土屋土炕上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和咱贫下中农心贴心啊!”学校没有桌椅,学生自己带板凳;没有课本,贫下中农和教师一起编,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共产党万岁”……。接着,又办起了第二个第三个教学点。
贫下中农自己办的学校,“完全”“彻底”地为贫下中农服务。学生上学不受年龄限制;家务重的可以晚来早走,或按季上学;学生还可以带弟弟妹妹上学;学校实行勤工俭学,不向生产队要一分钱,不向学生收一分钱。这所小学象松树大队南山坡上那棵青松一样,显示了无限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松树小学一诞生,就受到党内走资派的打击、压制。他们硬说这所贫下中农办的社会主义小学“不合格”,不予承认。广大贫下中农非常气愤,说:“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不是文化的主人;新社会,我们翻了身,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学,有什么不对?”他们坚持斗争,艰苦地把学校办下去。
文化大革命一声春雷,摧毁了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摧毁了他那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红旗》杂志刊登了松树小学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办学方向。松树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毛主席给咱贫下中农撑腰,咱一定要为毛主席争气,把松树小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松树大队贫下中农牢记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的教导,坚持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使学生心中装有两本帐:一本是旧社会贫下中农的血泪帐,一本是解放以来松树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帐。一九六九年,苏修侵犯我国神圣领土珍宝岛,他们给学生们上了崭新的一课: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指针,以珍宝岛事件为基本教学内容,把政治、地理、历史、算术、语文几门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珍宝岛单元教学》。这一课,既对学生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又使学生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创造了用毛泽东思想统帅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新经验。松树小学还把文化教学同生产队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到生产队劳动,贫下中农到学校讲课,使学校和生产队息息相通,深受贫下中农欢迎。
一九七二年,社会上冒出了一股资产阶级反动思潮,打着“减轻贫下中农负担,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幌子,压松树小学撤掉教学点,甚至公开提出要贫下中农撤离学校。
在这严峻的时刻,松树大队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同资本主义复辟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许振国,到沟沟岔岔访问贫下中农,商量怎样坚持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方向,把学校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老许更加坚定了斗争的信心,回答从上边来的人说:“教学点不能撤!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不能变!”他们坚决顶住了上级的“指示”,贫下中农在教育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极大地发挥出来了。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开始了。松树小学的师生立即贴出了《永远坚持教育要革命的方向》的大字报。学校内外,田间地头,家庭院落,到处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老贫农气愤地说:“一九七二年那股风要把贫下中农撤出学校,现在邓小平又跳出来反对教育革命,他们胡说什么‘要有热心科学的外行来领导’,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咱贫下中农赶出教育阵地。这是作梦!有毛主席撑腰,这学校咱贫下中农管定了。”
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贫下中农同邓小平的“三项指示为纲”对着干,大力开展“无产阶级专政好”、“文化大革命好”、“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好”的三好单元教学,掀起了教育革命的新高潮。
阳光雨露育青松,松树小学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壮大。现在,松树小学已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三个教学点发展到七个教学点,还办起了学龄前儿童“育红班”。松树小学深深扎根于贫下中农中,迎着朝阳,沐浴着风雨,茁壮成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