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同是一个车门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5
第3版()
专栏:

同是一个车门口
沈阳市电车公司一场车务员 常恩多
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电车的车门送往迎来,成千上万的乘客从这里出出进进。同是一个车门口,是把它搞成对付工农兵乘客的关卡,还是把它看作工农兵乘客的家门口,体现着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文化大革命冲垮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人心,车门向着工农兵开,一切为了工农兵。同是一个车门口,过去、现在大不同。
春天的一个下午,电车驶进南一马路车站,四位农村社员匆匆奔向车门口。
他们放下肩上的三个大麻袋,焦急地对我说:“同志,队里等着种子下地,派了大车在十四路车站接我们,我们得在天黑前赶回去。”
怎么办?
按照规定,电车不能装货,当时又是职工上下班时间,车厢里十分拥挤,装三个大麻袋确实有一些困难。但贫下中农为革命抢农时,一分一秒不放松,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协助他们把种子及早运回去。
想到这里,我立即向司机打了招呼,又向车内乘客宣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指示,然后走下车去,帮他们把种子搬进车来。
车内乘客都非常支持,很快腾出了一块空地方,没耽误多少时间,车就开走了。四位社员握着我的手说:“工人阶级跟咱真是心贴心啊!”
听着贫下中农的心里话,我想起文化大革命前在我们电车上发生的同一类事。当时,企业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大搞管、卡、压。凡是体积、重量超过条文规定的物品,一律不准上车。
也是一个春天的下午,两位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带着三麻袋小农具,要在兴顺街车站上电车。他们恳切地对我们一个车务员同志说:“同志,节气不等人,这些家什队里等着急用,就让我们上去吧,买多少钱的票都行。”
车务员指着车厢里挂着的《乘客须知》,无可奈何地说:“对不起,规章制度不认人,不按制度办事,我们要挨批评。”
两位社员气愤愤地背起麻袋,步行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车务员同工农兵乘客的感情,就这样被修正主义路线隔开了。
伟大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企业改天换地。我们车务员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我们从工农兵的根本需要出发,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电车的车门真正成了工农兵乘客的方便之门。
电车是人民的电车,制度要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按制度办事,是为了确保工农兵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也是为了确保工农兵的需要。同是一个车门口,同是三个麻袋,两条路线,两种结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啊!
当然,麻袋能不能上车,要把阶级斗争这个纲摆在头里。
有一次,也是在南一马路车站,有个人背着一麻袋韭菜,扒着车门口说,过端午节,割了点鲜韭菜给亲戚家送去。
我发现他神色不大对劲,麻袋口上还露出小半截秤杆,不象是走亲访友的。就问他:你亲戚家里有多少口人,能吃这么多菜吗?
他支支吾吾,左右搪塞。
我大声对他说:“人民电车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要往资本主义道上去,那可没门。”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服务工作有深刻的阶级内容,车门口存在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要翻文化大革命的案,抛出“三项指示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鼓吹“靠一套好的规章制度就能管好企业”,妄图把企业变成他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我们决不让他的阴谋得逞。为了保卫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夺取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新胜利,我们站在车门口,眼里有阶级,心里分路线,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车门口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阵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