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繁星落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5
第3版()
专栏:

繁星落彝
夜幕降临。云南省大姚县桂花公社泥赤黑大队灯火辉煌。星星点点的电灯,好似一天星斗落到彝山。
到过泥赤黑彝家山寨的人都知道,千百年来,彝族人民都是“击石取火,松枝照明”。在昏暗微弱的松明火下,不知有多少彝家姊妹熬瞎了双眼。
彝族贫下中农多么盼望有一天能装上电灯啊!
文化大革命前,他们曾经筹集资金,修建水电站。可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扼杀了群众办电的积极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决心自力更生修建水电站。
在深山办电站可不容易。一小撮阶级敌人胡说“深山建电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思想保守的人,也怀疑电站能否办成。
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坚定群众办电的信心。
贫下中农说:“建电站是我们彝家千百年来的愿望,我们要迎着困难向前闯。”
资金不足,他们就发动群众,利用山区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多种经营,自己筹集;没有技术员,复员军人鲁生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主动承担了测量任务,边学边干;山路狭仄,汽车进不来,支书李茂春便带领群众,自己搬运水管。有人肩膀压肿了,有人皮肤剐破了,他们不叫一声苦,硬是把水管搬上了彝山。
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桂花河上终于建起了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试机那天,贫下中农都赶来参观。明晃晃的电灯亮起来了,“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山谷。
夜明珠给桂花公社泥赤黑彝族山寨带来了光明,也为发展山区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现在,全大队家家电灯亮,户户喇叭响,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传遍了彝山。全大队碾米、磨面、饲料粉碎机械化,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每年仅农副产品机械加工一项,就能节省一万二千个劳动工日。他们把这些劳力用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加快了彝家山寨学大寨的步伐。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