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批判洋奴哲学取得的成果——“勘探一号”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中海上钻井达到新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8
第4版()
专栏:

批判洋奴哲学取得的成果
——“勘探一号”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中海上钻井达到新水平
在我国黄海海面上,有一艘宽四十米、长一百米的双体巨轮。这艘万吨级的工程船,就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我国第一艘海洋地质钻探浮船——“勘探一号”。自一九七四年春首次出海试钻以来,“勘探一号”接连到黄海海域的较深海区打钻。去年一年,在海上工作时间累计长达一百六十天;今年,“勘探一号”工程船上的同志们以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为强大动力,提前出海,在遇到风、浪、涌、流同时来自一个方向的复杂海况下,保住了钻井,打出了新水平。实践证明,这艘船能够经受住狂风恶浪的考验,各种自动控制装置准确灵敏,船舶及其附属设备的性能,都达到或者超过了原定的设计要求。
“勘探一号”的全部设备都是由我国工人阶级自己设计制造的,它填补了我国海上浮式石油钻井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勘探一号”是怎样设计、制造出来的呢?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决定自己动手设计、制造海洋地质钻探船。在方案设计的审查会议上,有些同志提出,第一艘钻探船要搞得“象样一点”,也就是贪大求洋。按照这个方案,要在短期内造出钻探船很困难。参加会议的许多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光辉指示,对这个方案提出了意见。大家说,我们要造出先进的勘探船,但是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贪大求洋。与会代表摆出了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一致同意,用两条现成的国产货轮拼接改建,在立足现有、立足国内、立足通用的基础上尽快造出海洋地质钻探船。
在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同工人群众一起,进行了反复的船模试验。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师,同科研设计单位和船厂工人实行“三结合”,探索合理的计算方法,精心验算,保证船体有足够的强度。
钻探船从一九七二年九月中旬开始拼接,到这年十二月底进行第一次试航,仅仅三个多月时间;到全部安装成功,总共用了八个月。这个简明的时间表,就很足以说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冲天干劲了。
海上浮船钻井,必须有一系列复杂的设备。其中最重要的要算海底井口装置。这种复杂的机械设备,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生产。怎么办?到国外去买吧,对方千方百计卡我们,时间也来不及。地质部门的有关机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和野外地质队的同志们组成了“三结合”小组,毅然担负起了设计海底井口装置的重担。这个小组的成员,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其中没有一个所谓的“专家”和“权威”。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深入实际,深入生产第一线,虚心向有陆上钻井和近海平台钻井经验的人们学习;同时认真研究国外有关海洋钻探的资料。尽管人少条件差,由于坚持了开门办科研和“三结合”搞设计的正确道路,工作进展很快。一个多月就拿出了方案设计,不到五个月,就完成了全部施工设计任务。
“勘探一号”上的附属设备,不仅海底井口装置是我国首次试制,还有其他许多重要设备,也都是我国的第一台、第一套。在邓小平的煽动下,右倾翻案风的鼓吹者胡说什么“这几年有点盲目讲自力更生”,造成了“科学技术的危机”,西方一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也一再地宣称,离开他们,中国人民无法进行真正的海洋钻探。我国第一套海底井口装置以及各种各样第一套海洋钻探附属设备,正骄傲地矗立在“勘探一号”上,放射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伟大方针的夺目光辉,合奏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支赞歌!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同刘少奇、林彪这些修正主义路线的头子一样,猖狂反对毛主席制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极力鼓吹洋奴哲学。邓小平重新工作后,重弹洋奴哲学的滥调。他鼓吹“要拿出更多的东西,换取外国最好的设备”,“换回高精尖的设备,速度就快了”,叫嚷要靠进口技术装备来“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把发展生产、发展科学的希望寄托在外国。“勘探一号”的设计和建成,以及各种自动控制装置在实践操作中的优良性能,是对邓小平鼓吹洋奴哲学的有力批判。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