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欧安会”确实是欧危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06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欧安会”确实是欧危会
“欧安会”一年来留给人们有益的反面教训,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克里姆林宫的假缓和、真扩张阴谋的危险性。
“欧安会”是莫斯科同华盛顿争夺欧洲的一个工具,也是西方慕尼黑思潮的产物。赫尔辛基会议以后,新沙皇的帝国主义野心愈加膨胀。在霸权野心的促使和西方某些人的姑息绥靖政策纵容下,一年来,苏联在同美国争夺欧洲中,外线迂回包抄与内线正面进逼相配合,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从各方面加紧了对西欧的扩张威胁。事实雄辩地证明:“欧安会”的确就是欧危会。
一年来,苏联在军事上对西欧层层收紧了战略包围。在欧洲周围海域,苏联的海上备战扩张活动明显升级。部署在北欧各海域和地中海的几支苏联舰队增加了大批海军舰艇。苏联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最近从黑海驶入地中海,尤其令人警惕。苏联舰队北从巴伦支海、波罗的海、北海到大西洋,南从地中海到大西洋,横冲直闯,频繁演习,摆开了从海上包抄西欧、控制欧美之间海上战略通道的阵势。
在中东北非一线,苏修则积极钻营,加紧颠覆活动,谋取新的军事基地,并在红海沿岸进一步扩充军事力量,以加强苏联在欧洲侧翼的战略地位。此外,苏联对欧洲侧翼的争夺还从非洲北部向南部延伸,企图夺取欧洲的战略后方,并从南部非洲切断西方的石油运输线和南大西洋的战略通道。武装干涉安哥拉,就是新沙皇为实现这一战略而采取的一个重要部署。
赫尔辛基会议以来,克里姆林宫还在欧洲大陆加速扩军备战,拚命夺取对西方的全面军事优势,迅速提高苏联和整个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进攻能力。据西方一些军事研究部门发表的材料,在今年春末以前短短半年中,苏联单是向欧洲中部就增派了约十万名地面兵力,即差不多等于苏联从一九七一年秋到去年年初三年多在这一地区增加的地面兵员的总和。与增加兵员的同时,欧安会一结束,苏联还立即开始实施一项新的更换武器装备的计划,用新型的进攻性兵器重新装备苏联驻欧陆、空军部队。这次武器更新的规模,也大大超过了去年以前几年。面对这种形势,西欧舆论普遍不安地指出:苏联驻欧地面部队和战术空军愈来愈是进攻性的,它们已经加强到了有可能对西欧发动突然袭击的程度。
一年来,苏联以军事实力作后盾,对西欧的军事威胁、政治压力和外交攻势也比过去更加嚣张、更加咄咄逼人。去年八月,“欧安会”最后文件墨迹未干,苏联就派直升飞机闯入挪威斯皮茨伯根群岛,侵犯挪威主权。九月份,苏联又首次在巴伦支海,包括苏挪双方有争议的海域进行导弹试验,针对即将举行的苏挪两国关于巴伦支海大陆架的划界谈判,对挪威施加压力。十月间,苏联同东德签订了所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项条约推翻了“欧安会”最后文件关于允许
“以和平手段”改变国界的规定,强调两个德国之间“国界的不可触动性”,企图使德国分裂永久化。公开向西方示威。后来,在法国和西德总统访苏期间,克里姆林宫又施加压力,要法国改变在裁军问题上的立场;对西德总统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讲话则公开进行了影射攻击。
为了建立和扩大苏联在欧洲的霸权,克里姆林宫加强了它对东欧的统治,力图堵住西方利用“欧安会”最后文件中“第三篮子”的条款向苏联的势力范围渗透的缺口。与此同时,它却千方百计利用西方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破坏西欧联合,分化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在西欧国家内部,它还支持和煽动西欧一些国家的修正主义党派,要它们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所产生的“一切裂痕”,“展开战略进攻”,从内部进行牵制,配合莫斯科对西方的政治攻势。
由于西欧主张与苏联扩张相抗衡的力量在迅速增长,克里姆林宫一年来还对西欧发动一场又一场宣传战,企图把主张对苏联威胁提高警惕、加强防务的势力压下去。从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到比利时首相廷德曼斯,从法国三军参谋长梅里到西德朝野的知名人士,凡是揭穿苏联“缓和”骗局、主张加强本国防务的人,无不遭到莫斯科的指名攻击,气焰十分嚣张。新沙皇不顾一切拚命增加苏联的军事预算,但却宣扬“缓和”使西方扩充军备“变得毫无道理”,煽动西欧一些人对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削减西欧各国的军事预算。不久前,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甚至公开扬言:“谁纵容反对缓和这种勾当”,“谁就要承担严重的责任”,直接对西欧各国当局施加压力。今年五月,苏联更发展到以“政府声明”的形式,干涉西德内政。“声明”挥舞“战争”这根大棒,企图压西德执行符合苏联利益的政策,听任克里姆林宫的摆布。
莫斯科苦心经营多年才开了个“欧安会”,却用自己一年来的行径揭了“欧安会”的底。它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制造起一点“缓和”、“安全”空气,却被苏联的扩军备战和对西欧咄咄逼人的攻势搞得烟消云散。它对西欧政界大兴问罪之师,没有把西欧压倒,却使西欧对苏联的威胁更加清醒,采取更加坚定的态度。
十分清楚,赫尔辛基会议收场后的一年是战争危险增长的一年,是苏联的假缓和日益破产的一年。这一年,也是克里姆林宫以它的实际行为给西方某些人的慕尼黑思潮敲起了警钟的一年。这一年欧洲的客观现实进一步揭穿了新沙皇“缓和”的假象,从反面教育了人们,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