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昌黑龙”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07
第3版()
专栏:

“昌黑龙”的变迁
聚居在五指山深处的黎族、苗族人民,把抬病人的担架叫“昌黑龙”。
很久以前,“昌黑龙”是黎、苗族人民上山狩猎搬运猎物的工具。这两族人民同汉族人民发生交往以来,“昌黑龙”才被用作运送病人的工具。在旧社会,人们有了病痛,奥雅(黎族地主)、山甲(苗族地主)先强迫人们杀猪宰牛“祭天狗”,请“神汉”、巫医问“天神”,然后才允许人们用“昌黑龙”抬运病人外出就医。一人重病几人抬,爬高山,过急流,一般都要跋涉百十里路;常常淌着汗水抬着病人去,流着泪水抬着尸体回……。
东方红,太阳升,五指山人民翻了身。各族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斗倒了奥雅、山甲,成了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医疗卫生条件也开始改善。黎、苗族人民高兴地说:“有了人民政府,‘昌黑龙’用不着了。”许多人高兴之余,把“昌黑龙”拆了、砸了、扔了、烧了。
可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黎村、苗寨的医疗卫生状况改变很慢,缺医少药的现象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黎族、苗族人民很失望,只得又把“昌黑龙”扎了起来。
一九六四年,伢胡大队一位贫农女社员得了急病,坐卧不安,吐血不止。病人不能卧“昌黑龙”,只好打电话请公社卫生院派医生,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研究研究。”过了一个多小时,再打电话询问,接电话的医生竟说:“你们把病人送来!”病人经不起几十里山路的颠簸,只好派人专程到卫生院请医生。医生以天黑路远为词,拒绝出诊抢救。请医生的社员焦急地说:“天黑,我们给你打火把;路远,我们用‘昌黑龙’抬你去!”医生还是不肯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滚滚洪流,冲毁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卫生路线,一支由广州部队某医院组成的“六·二六”医疗队开进了五指山区。
阳光普照五指山,春风吹进椰林寨。一九六七年底的一天,聚居在鹰歌岭下、昌花江畔的黎、苗族人民,听说解放军医疗队帮助培训的赤脚“南布”(黎语医生)回来了,大家吹起芦笙、洞箫,敲响鹿皮鼓,举着红旗,到村头寨口欢迎他们。
伢胡大队的贫下中农更是喜气洋洋。大家簇拥着赤脚“南布”王业友,来到新建的合作医疗站。一位姓王的老阿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扛着一个“昌黑龙”赶来了。医疗队员林耀庭一时摸不着头脑,问他:“公哎,拿‘昌黑龙’干啥?”老阿公说:“干啥?有了?人
(咱们)的赤脚‘南布’,‘昌黑龙’啥也不能干罗!”耀庭这才明白,老阿公又要砸“昌黑龙”了,便急忙接过话头说:“公哎!这家伙还用得着,不要砸它。”他们把这副“昌黑龙”拆开,用两根净亮的大竹杠作成诊断床架,中间编上藤条,放在大队合作医疗站里。赤脚“南布”王业友给贫下中农看病时,总要摸摸这张变化了的“昌黑龙”,激励自己全心全意地为黎、苗族人民服务。
一次,队里一位孕妇难产。王业友背起药箱,前往抢救。在公社卫生院负责人王茂雄的具体指导下,迅速查明难产原因是胎盘潴留。为了抢救产妇,在医疗设备较差的情况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认真仔细地进行徒手剥离胎盘手术,使产妇脱了险。贫下中农激动地说:“要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又得用‘昌黑龙’把病人抬出去。爬几个山,过几道水倒没啥,就怕把活人往死里抬。今天,我们有了病痛,一不用‘昌黑龙’抬,二不用趟水翻山,合作医疗站就在家门口,医疗卫生大权掌握在?人手中,那怕是一生九死的病,赤脚‘南布’也可以往活里救!”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