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革命豪情动地来——喜读诗集《遵义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11
第5版()
专栏:

革命豪情动地来
——喜读诗集《遵义颂》
夏祥镇
贵州人民出版社为纪念遵义会议四十周年,编辑出版了诗集《遵义颂》。这本诗集编选的一百余首诗歌,多半出自工农兵业余作者之手。作者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明快的战斗风格,从路线斗争高度,热烈讴歌遵义会议的光辉胜利,多方面反映了历史名城遵义翻天覆地的变化,热情地赞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业绩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茁壮成长。
诗集的前三部分是歌颂遵义会议的,但是,它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而是立足于今天来回忆过去光辉的历程,总结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告诉人们一个颠扑不破的革命真理:遵循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就是胜利。《车到遵义站》将革命喻作列车,在短短的二十四行诗句中,生动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历史的进程:当年风雨曾记否?列车面临十字口:是向东来是向西?朝南还是朝北走?遵义会议定枢纽,列车更换火车头,正了革命方向盘,足了燃料煤和油。车从井冈至遵义,到了延安又加油;列车驶向北京去,载着一个时代走……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遵义会议定枢纽”的光辉历史事实,而且把历史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风雨中,革命的列车怎样才能辨清方向,飞奔疾驰?诗以画龙点睛之笔,作了鲜明的回答:“革命队伍靠旗手,列车前进靠车头”,只有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革命的列车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诗将路线问题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思想集中鲜明,耐人深思寻味。《红军挂钟》,作者从“嗒嘀,嗒嘀”的钟声中,仿佛听到了“战鼓敲响,骏马扬蹄”,感到了“时代的脉搏,革命的呼吸”,从而直抒胸臆之情:
革命,思想就得上紧发条,
战斗,干劲必须开足马力,
要让自己心脏的每一下跳动呵,
都融进社会主义的节拍、旋律。……
啊!光荣的红军挂钟,
你的声音是那样宏亮有力,
每一声都在严峻发问:
你应怎样为革命奋斗不息?!这首诗里充满了革命的哲理。严峻的发问,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具有光荣经历的红军挂钟,今天仍在以有力的节奏,不停顿地前进。我们呢?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思想有没有上紧发条?干劲有没有开足马力?有没有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子热情,那样一种拚命精神,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英勇奋斗?从红军挂钟发出的钟声里,我们汲取了无穷的战斗力量。
诗歌创作要准确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本质,就要进行高度的概括,挖掘事物的典型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娄山练兵》写的是民兵练兵,作者把这平常的生活现象集中起来,经过典型的艺术概括,画出了一幅声色壮丽的练兵图。你看,
“攀峭壁,双脚一蹬入云天,甩下关山万千重”,何等豪迈的气魄!“跨深涧,宛如岩雁任飞纵,留一腔豪情在险峰”,何等矫健的英姿!“红缨闪闪挑雨帘,枪刺铮铮戳长空”,“闪闪”与“铮铮”,有声有色,画出了刀枪齐鸣的威武场面;一个“挑”字和一个“戳”字,气魄宏大,写出了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娄山民兵的壮志豪情是从哪里来的呢?“战歌一曲鼓军威,争学红军好传统”,是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短短的一首诗,画出了壮丽的场面,雕塑了英武的形象,点明了民兵学习红军传统,坚持继续革命的崇高品质,具有较高的概括力。
我们的诗歌创作,要批判地吸收我国民歌和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优秀的创作技巧,用以表现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和火热的斗争生活。诗集中的第三部分是一组短小的抒情叙事诗,其中《娄山红军鞋》在学习民歌和古典诗词创作技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年红军长征过娄山时,临别把草鞋赠给乡亲,“留下一句深情话:‘革命路上脚莫歪’”。接着描写了“红军鞋”播下的革命火种在人们心里燃烧,这里有一段非常动人的、形象的描写:
红军草鞋穿起来,
走起路来把头抬,
豪绅门前大步走,
衙门台阶踩几踩。
一脚一步打炸雷!
红军草鞋穿起来,
满天乌云都散开,
坐牢想到坐江山,
红军哥哥要回来。
红旗一展天地改!这首诗将宽广、扎实的内容浓缩在简练的诗句中,韵律美,节奏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象《娄山红军鞋》这样含义丰富深刻,又顺口、有韵、易记、能唱的诗歌,是容易印在群众的心里,活在群众的嘴上的。
诗集《遵义颂》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几年来贵州省诗歌创作的可喜收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一代诗风正在健康地形成,工农兵业余诗歌创作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