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苏“援”是控制和掠夺经互会国家的手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14
第6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援”是控制和掠夺经互会国家的手段
苏联正加紧利用“经济援助”这一手段,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进行控制和掠夺。苏联最近更加明白地表示,“在利用国际分工优越性方面,苏联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对外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这样一种迅速发展的现代对外经济联系形式”。
众所周知,苏联为了扩军备战,迫不及待地向西方国家乞求资金和技术。单是过去两年,它就从西方捞到大约一百亿美元的长期贷款,而且今后还要大借特借。就是这样一个债台高筑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还要拚命向国外,特别是经互会国家输出资本。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苏联通过贷款形式向这些国家提供的
“经援”,累计已达一百多亿卢布。截至一九七五年初,苏联通过“援助”,插手了经互会其他国家一千三百六十多个经济建设项目。
苏联通过“经援”,打入受“援”国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竭力控制它们的经济命脉。例如,这类经济技术“援助”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分布在受“援”国的工业和动力生产部门。按苏联官方材料,苏“援”企业占保加利亚全部工业品生产的百分之八十、黑色金属产品的百分之九十五、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百分之八十;占捷克斯洛伐克轧制钢板的百分之六十;占东德冷轧钢板的百分之九十;占波兰钢铁生产的百分之五十等等。在蒙古的近几个五年计划中,苏“援”通常占到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显而易见,苏“援”带来的严重恶果,就是加深了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对苏联的依赖。
苏联以“援助”为名,向经互会成员国倾销那些在国际市场上无人问津的陈旧机器设备。苏联一九七五年单是通过技术“援助”的渠道推销给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设备和材料比一九七○年增加一倍多,达六亿七千多万卢布。质量低劣的苏联机器设备给受“援”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它们目前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来更新设备。
苏联通过资本输出,把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工厂企业变成它的附属加工厂和指定商品供给地。苏“援”的绝大部分是采用设备贷款的形式,即由苏联提供各种工业设备作为贷款,受“援”国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其他出口商品偿还。苏联官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这条途径“能更充分地保证苏联经济获得它所需要的原料和工业品”;从这类“援助”的偿付中得来的机器设备可以“装备苏联许多工业企业”。
苏联为了自身的经济需要,粗暴干预受“援”国经济计划的制订,竭力用“国际分工”拴住人家,把受“援”国的经济纳入苏联的轨道。
例如苏联派驻蒙古一些部门的“常驻代表”,就地监督贷款的使用:他们按照莫斯科的旨意,只准蒙古发展畜牧业,不准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只准发展采矿业,不准发展冶炼业。就这样,蒙古只得将大量的肉类、皮毛、牲畜和稀有金属矿等初级产品廉价运往苏联去抵债。
苏联用“援助”开发的名义,掠夺捷克斯洛伐克丰富的铀矿资源,阻碍捷方建立自己的铀矿加工业和限制它发展核电力工业。波兰的船舶、机车车辆等重要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主要为苏联生产。
由于扩军备战,在民用工业被军事工业排挤的情况下,苏联向经互会国家大量勒索消费品。苏联为贷款规定了极其苛刻的偿还条件,要经互会国家对“贷款的等价物问题给予更多的注意”,要它们向苏联提供的“商品必须是头等的”,一部分商品“还必须是用进口的材料或者按照外国的许可证生产的”。
从六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凭借某些原料供应的垄断地位,要挟东欧国家拿出“专用贷款”,出人、出设备,去为苏联建设原料和燃料工业,作为供应原料的先决条件。光是在这个五年计划中,东欧五国就要保证向苏联提供几十亿卢布的“专用贷款”。这无异于左手放债,右手逼债。保加利亚的出版物指出,“实际作法是,保加利亚主要是以提前归还对苏联欠下的旧债的形式,来向苏联提供专用贷款的。这种作法正在使保加利亚失去借款”。
此外,用经互会成员国资金拼凑起来的经互会国际投资银行,也成了苏联攫取贷款的目标。苏联还在喋喋不休地吹嘘苏“援”的“好处”时,东欧一些国家针锋相对地强调,正是它们对苏联经济作出了“贡献”。
新沙皇的“经援”一方面是为了牟取经济暴利,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强对经互会成员国的政治控制。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揭露美“援”的实质时说:“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社会帝国主义比起老牌帝国主义来,更加贪婪,更为狡猾。它的“援助”,非但不是白送,而且在经济上对人家重利盘剥,在政治上要人家唯命是从。但是,历史在前进,苏联对别国人民欠下的新债、旧债统统都是要偿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