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开滦煤矿万名井下工人脱险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18
第2版()
专栏: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开滦煤矿万名井下工人脱险记
以华国锋总理为总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不久前来到开滦煤矿,转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对开滦煤矿职工的亲切关怀。华总理详细询问了井下工人安全脱险的情况,表彰了他们战胜千难万险的革命战斗精神。英雄的开滦矿工激动得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他们请慰问团转告毛主席:开滦煤矿经受住了这场强烈地震的考验,井下上万名矿工已经安全脱险,请毛主席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他们表示: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的殷切期望,地大震,人大干,争分夺秒,恢复生产,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开滦!
万名井下工人在发生强烈地震之后很快安全脱险,被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创造奇迹的开滦煤矿工人强调说: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伟大胜利。
这一“人间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呢?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强烈地震冲击着开滦煤矿。正在井下坚持生产的万名夜班工人,情况危急。当时,井下受到了破坏,电断了,风停了,水迅速上升,人们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紧急的时刻,毛主席、党中央做出了紧急支援唐山灾区的英明决策。一支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奔向唐山;全国各主要煤矿的十多个矿山救护队,从四面八方迅速地向开滦聚集。
在这紧急的时刻,地方党组织全力以赴,抢救井下矿工。中共唐山市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后,发出的第一个指示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井下工人脱险。
在这紧急的时刻,开滦各级党组织迅速组织井上工人,打开全部八个矿的所有风门和备用井口,让自然风吹进地层深处的井下。
开滦,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是工业学大庆的一面红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胜利实现了煤炭产量按设计能力翻一番的规划,使一个开滦变成了两个开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开滦工人阶级,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表现了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地震灾害突然袭击的时候,他们又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英勇顽强地进行斗争。开滦煤矿的各级党组织,在大震中临危不惧,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战胜灾害中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委书记赵成彬、副书记鲁云发,地震后从倒塌的房屋中刚刚被救出来,立即奔赴第一线,组成临时指挥部,担负起领导抗震救灾的千斤重担。
开滦煤矿工程处矿建一区的党总支成员们,得知这个区到范各庄矿打新井的二十七名工人还没有回到地面,全都赶到抢救的现场。他们认真分析了情况:工人们在井下五百二十米的深处,只有靠人力绞车送下金属梯子把人救上来。为了使阶级兄弟脱险,党总支委员、开滦煤矿劳动模范、矿建一区副区长郭振兴,自告奋勇地随着金属梯子下去。井筒里伸手不见五指,下放的梯子晃动得又很厉害,稍一不慎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但是郭振兴想的是井下工人的安危,他整整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到了井下的作业区。这时他发现,地下水不断上涨,二十多位工人同志必须分两批登梯迅速运上去。一批十几个人,加上绞绳、梯子,足有两千多斤重,在井口摇绞车的党总支成员和工人们越摇越感到吃力。然而抢救阶级兄弟的共同心愿激励着他们,大家握紧摇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把井下工人全部救出了地面。
与此同时,正在各矿井下参加劳动的各级党组织成员,也都成立了临时指挥机构,领导井下广大职工,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撤退。撤退,这是一个艰难的战斗任务。开滦煤矿是一座开采了近百年的老矿,井深巷远,地质条件复杂,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分散在井下各个角落的工人迅速地撤向地面,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统一的指挥,整齐的步伐,势必会造成重大损失。具有高度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的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他们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以来,曾经响亮地提出
“不当桌上司令,不靠电话要煤”的口号,经常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人深入基层,蹲点劳动,同工人们结成了血肉相连的关系,因此地震发生后,他们个个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投入抢救井下阶级兄弟的战斗。
在吕家坨矿的矿井下,矿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贾邦友,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他把党的干部召集到一起,激昂地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和工人同呼吸、共命运,把安全让给别人,以实际行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同邓小平的修正主义路线对着干。”井下临时党支部当即作出决定:撤退时,群众在前,党员在后;工人在前,干部在后,领导干部最后走。当时,这个矿井下的六百名职工脱险的唯一出路,是穿过复杂的巷道,从备用竖井攀登到地面。而这个竖井上百米深,陡峭狭窄,只能一个跟一个地沿着金属梯子爬上去。为此,临时党支部把工人按采区、班组组织起来,由熟悉路线的老工人带路,走一段,点一次名,大家互相扶持,严格按照规定的次序逐个攀登梯子,做到安全撤离,保证不拉下一名阶级兄弟。贾邦友身患高血压病,工人们多次劝他先离开井下危险区,但他坚定地说:“我是党的干部,只要还有一个工人没撤出去,我决不离开!”
地震发生时在林西矿井下蹲点劳动的开滦煤矿党委副书记、青年干部邓春暖和林西矿党委副书记谢文华,抢险在前,撤退在后。在他们的带动下,井下广大党员和干部处处注意保护工人们的安全。采八区的两名工人,被震落的碎煤埋在工作面里。夜班班长孙石风立即组织人力抢救,直到两个阶级兄弟脱了险,他才撤离井下返回地面。
在其他各矿的井下,此刻也在进行着同样的撤离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逐渐稀薄。在这紧急的时刻,井下工人们学习党员、干部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互助互让,让别人先脱险,把自己留在后面。在漆黑一团的巷道和工作面里,大家心里闪亮着一盏毛泽东思想的指路明灯,矿工们镇定自若,互相鼓励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最关心我们煤矿工人,我们要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知道,开滦的矿工是怎样战斗的!
在抗灾抢险斗争中,开滦煤矿工人不屈不挠的革命战斗精神,可歌可颂,感人肺腑。强震发生后,整个开滦煤矿,从提升运输到通风排水,从安全检查到机电维修,每个工人都知道自己的危险处境,但他们更懂得坚守自己的岗位,关系到阶级兄弟的安危,关系到矿山的全局。因此,大家纷纷请战,力争在撤退中承担最危险的工作。为了保证井下工人安全撤退,唐山矿二十多名工人对井下通风、瓦斯的情况认真进行测量、监视。他们不顾余震的威胁,来往于工作面、掘进头,一丝不苟地细心检查,并且严肃负责地在有关地段标写上“危险”、“禁止入内”等字样。唐家庄矿水泵司机、共产党员李井贵,地震发生时,坚守在四百米深处的机泵旁,察看地下水的长势。水漫过通道,涌进了机泵房,把他团团围住,但他毫不惊慌,用敲打井管的联系方法,坚持向上级汇报井下的水情。吕家坨矿的一名青年工人,本来已经撤离危险的采面,但他想起水枪的开关没有关紧,又转身奔了回去。一名老工人发现这种情况,紧跟着冲了进去。两个人一起关好了设备,才放心地撤了出来。
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滦煤矿万名井下工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绝大多数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陆续撤离险区,返回了地面。但是,抢救井下工人的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成员纷纷表示:我们国家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煤矿工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井下还有一个人没有上来,我们也要尽力抢救;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井上井下的干部和工人,齐心协力,团结战斗,继续坚持抢救。就在这个时刻,强震发生时被困在井下的赵各庄矿陈树海、毛东俭、李宝兴、王文友、王树理等五名工人,一次又一次冲破艰难险阻,顽强奋战十四天又十二小时,在井上军民的抢救下,终于在八月十一日胜利返回了地面。
战胜震灾的奇迹创造出来了。开滦煤矿工人气壮山河的英雄行动,他们战胜强烈地震创造的奇迹,既不是靠“物质刺激”,也不是靠资产阶级法权,靠的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特别能战斗”的开滦工人阶级,以自己的革命实践批驳了邓小平“今不如昔”、“依靠工农兵是相对的”等反动谬论,表明他们是震不垮、压不倒的英雄好汉。
连日来,安全脱险的万名井下工人,同矿区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抗震救灾大军。他们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为强大动力,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恢复生产,为建设新的开滦煤矿而奋斗!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开滦煤矿广大工人和干部,奋战矿井下,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这是马家沟矿一采区于八月七日恢复生产时,工人和干部喜迎第一车煤。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